摘要:他們很容易被遺忘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直到偶然面對,你才會心痛——那一雙雙本該清澈的眼睛裡,摻雜了太多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情感。他們有所有成人的煩惱,唯獨沒有童年。 |
留守兒童佔多數,專家呼吁成立兒童福利局
2007年起,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系教師魏金環,針對流浪兒童問題展開了一項歷時10個月的調查。
調查發現,貧困和家庭不穩定,是導致孩子進入社會流浪的主要原因。在他們的家庭中,父母離異或有離異趨勢、家庭暴力等現象普遍存在。此外,“56%的孩子是為了出去打工”,他們為此早早輟學。
“絕大部分的流浪兒童,其實都是留守兒童。”重慶攝影師張成欣發現。他從2008年起就追蹤調查流浪兒童問題。由於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守兒童多數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些10歲左右的孩子都很叛逆,有的爺爺奶奶根本就管不了,跟他們有了矛盾,就私自跑出來流浪了。”
2011年,全國婦聯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8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5800萬。關於他們出走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
湖南嘉禾,因思念父母心切,6歲的姐姐帶著兩個年齡分別為4歲和2歲的弟弟離家去廣東找父母,在郊外迷路﹔四川南充,不滿父母隻疼弟弟,留守在家的15歲少女文和留下遺言,離家出走……
這些事件,都以被找回而暫時告一段落,但更多未經媒體報道的留守兒童,已懵懵然闖進街頭流浪的隊伍。
難題和出路
“貴州畢節這次事件,處理方式太簡單,僅僅撤掉一個區長,這是遠遠不夠的”,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相關部門應該馬上採取特殊措施,召開緊急會議,從國家體制層面著手解決兒童照料問題,“不能讓5個孩子白死”。
他介紹,在兒童等弱勢群體照料方面,我國缺少相應的行政機構,相應的專業人員和硬件設施也處於空白,“我不能不說得嚴肅一點,在兒童照料方面,我們是零”。而在不少發達國家,六十年前已經建立起相當全面的兒童照料制度。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各地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幾乎都同時擔負著救助流浪兒童的職能。
但尷尬局面一直存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受助的流浪兒童大多是被愛心人士、警察和社會救助人員發現的,主動前來尋求保護的並不多,而流浪兒童來源地和救助地的地接也不夠,“我們把孩子送回老家,還沒等我們回到上海,他們就回來了。”
不少進入救助站的孩子還會想盡辦法來逃脫。在成都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為了重回街頭流浪,4名孩子不惜取下沐浴器的鐵水管,擊昏工作人員。“他們認為街頭生活更加自由,也能賺到錢,比回家好”,工作人員解釋。
對此,專家指出,法律法規不健全,是制約目前流浪兒童救助保護工作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法律法規存在缺陷,懲罰性規定不明確。西方國家對遺棄罪的處罰很嚴厲,我國則比較寬鬆。這就造成對不負責任的家長,處理起來威懾力不夠。” 廣東省委黨校法律系副主任劉銘盛說。
還有媒體認為,應該更加強化地方政府和家庭的責任。中國網稱,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對家庭暴力、出租和遺棄兒童等丑惡現象監督和懲罰不力、對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兒童保護不足,使原本在社區就可以預防的兒童流浪現象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致使流浪兒童日益增加。
而王振耀則認為,在中國兒童權利保護方面,中國需要在硬件設施、專業社工系統領域加大功夫。“需要有社區救助系統”,他指出,如果家庭不適合孩子生存,應該為其安排安全可靠的去處,比如香港的兒童庇護站等組織。
“我們應該馬上成立兒童福利局,”他認為,以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完全有能力現在就做,在全國編織兒童照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