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進黨沒有改變“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之前 ,大陸不會和民進黨進行黨對黨的接觸交往﹔同時大陸方面也歡迎民進黨人士以適當的身份來大陸交流訪問。蘇謝合破局,謝長廷在發表完悲愴分手感言后,確定將“自己走自己的維新之路”, 民共對話的機會之窗關閉。 |
李允杰:中評網資料圖
中新網11月23日電 台灣《旺報》23日刊載投稿文章,民進黨所謂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以及蘇貞昌擔任該委員會召集人,不僅否定了謝長廷的改革主張,表明蘇貞昌對民進黨內“獨派”的妥協﹔其次更有可能關閉民共兩黨交流對話的機會之窗。
文章摘編如下:
民進黨中常會21日下午通過黨中央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蘇貞昌裁示由他自行兼任召集人﹔而外界先前猜測的“主委”也非由謝長廷出任。民進黨中常會最后拍板定案“中國事務委員會”,名稱不是用中性的“大陸事務”或“兩岸事務”,顯見民進黨內“獨派”仍佔上風,謝長廷所代表的轉型改革派敗下陣來。
謝長廷改革路線敗下陣來
民進黨的決定,代表兩個意義:第一,否決了謝長廷的主張﹔第二,關閉了民共兩黨交流對話的機會之窗。
蘇貞昌這樣的決定,背后反應了他的政治企圖與政治判斷。蘇貞昌主觀的政治企圖當然是要謀求2016台灣當局領導人大位﹔客觀上他受制於民進黨內的結構。第一,在馬英九當局聲望低迷的情勢下,蘇認為民進黨隻要主攻“內政”經濟議題,即有勝算﹔兩岸政策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第二,民進黨內“獨派”有3至4成選票的實力,蘇貞昌不願冒得罪“獨派”的風險。
蘇貞昌打的政治算盤恐怕是人算不如天算。畢竟兩岸簽署ECFA之后,兩岸經濟相互依賴與社會互動關系必將更加密切。蘇貞昌認為兩岸因素對2016的影響下降,是錯估形勢。
年初民進黨提出的敗選檢討報告,將敗選歸咎於“民眾對民進黨缺乏信任感”。筆者認為,民進黨失去台灣社會信任的關鍵,就在於處理兩岸關系的態度與能力。在上次選舉前,謝長廷就提出“憲法重疊共識”等主張。如何面對“九二共識”,已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觀察指標。
大多數台灣民眾也許不清楚“九二共識”的歷史背景﹔但對他們來說,“九二共識”代表兩岸經貿合作的持續交流。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有近百萬的台干台商在大陸工作,幾乎每一個台灣家庭都有在大陸工作經商的親戚朋友,民進黨不務實面對大陸,將難以吸引中間選民。
悲愴感言 分道揚鑣
民進黨兩岸政策朝向理性務實路線轉型,當然有利於台海和平穩定 。但所謂“務實”,就必須是可行的。目前看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連謝長廷創造的“ 憲法各表”,也遭深綠社團與“獨派”圍剿, 說明了綠營政治生態的結構性限制,是民進黨難以轉型的最大困境。
在民進黨沒有改變“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之前 ,大陸不會和民進黨進行黨對黨的接觸交往﹔同時大陸方面也歡迎民進黨人士以適當的身份來大陸交流訪問。蘇謝合破局,謝長廷在發表完悲愴分手感言后,確定將“自己走自己的維新之路”, 民共對話的機會之窗關閉。
作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煞有其事地說要務實面對大陸﹔但作為2016綠營可能的候選人,這一次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轉型,似乎又預見了失敗的宿命!
(作者為台灣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海基會顧問李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