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門《新華澳報》22日刊出評論說,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民進黨仍未廢除“台獨”黨綱之下,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等於是綁住了與大陸交流的手腳,並將嚴重威脅蘇貞昌2014年爭取連任民進黨主席,以至贏得民進黨台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前景。這對謝長廷而言,可說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澳門《新華澳報》22日刊出評論說,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民進黨仍未廢除“台獨”黨綱之下,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等於是綁住了與大陸交流的手腳,並將嚴重威脅蘇貞昌2014年爭取連任民進黨主席,以至贏得民進黨台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前景。這對謝長廷而言,可說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文章摘編如下: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終於擺脫扭扭擰擰身態,決定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了﹔但仍卻是“半遮面”:這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非是進行“民共交流”的平台,而隻不過是“提升版”的“中國事務部”,等於是架床疊屋。
而且,由於顧忌到“獨派”的反彈,其“主委”排除了黨內呼聲甚高的謝長廷,而是決定由黨主席亦即由蘇貞昌自己親自兼任,在民進黨仍未廢除“台獨”黨綱之下,黨主席出任該職等於是綁住了委員會與大陸交流的手腳。而且,還等於為謝長廷今后繼續前往大陸進行交流“鬆綁”,進一步推助其在民進黨內“大陸政策領袖”的地位,並將會埋下謝長廷與蔡英文結盟的伏筆,嚴重威脅蘇貞昌2014年爭取連任民進黨主席,以至是贏得民進黨台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前景。這對謝長廷而言,可說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實際上,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本來就是蘇貞昌在競選黨主席時許下的承諾。但他在當選並就任黨主席后,出於必須先行鞏固黨內權力,盡可能爭取和團結大多數黨員,而不宜分散精力,去處理當時認為並不急迫的兩岸關系問題,因應種種考慮之下,而將之擱置下來。
蘇貞昌在搭建委員會時,遇到兩個問題,其一是名稱問題,其二是定位問題。首先,既然要與中共進行接觸交流,就必須向中共表明善意,因而包括謝長廷、陳菊等黨內元老,都建議將“中國”二字改為“兩岸”或“大陸”。實際上,黨內一些開明派認為,在民進黨未能解決“台獨”黨綱之前,可以採取權宜手法,將“中國”一詞改為“兩岸”或“大陸”的方式,將“台獨”黨綱“模糊”過去,以爭取認可。
或許是蘇貞昌及其高級智囊吳釗燮等人也有“自知之明”,因而在所擬定的委員會設置要點中,對其定位、任務,就沒有向初始設想那樣,賦予與中共進行黨際交流的職能,而只是一個政策研究機構﹔即使是涉及兩岸交流部分,也隻不過是為民進黨擬定進行兩岸交流的策略與原則,而不是作為執行兩黨接觸及交流任務的機構。
這無疑就使得“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為“中國事務部”的“提升版”。由於“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稱謂堅持要用“中國”一詞,因而謝長廷未能得償以願出任其主委,反而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因為謝長廷一旦出任其“主委”,就將會受到其所彰顯的“一邊一國論”所困,被綁住手腳不能繼續前往大陸交流。相反,本來就因擔任主席而帶有未能廢除“台獨”黨綱的“原罪”的蘇貞昌,再加上堅持“一邊一國論”的“新罪”,就將更難進行黨際交流了。
或許,這倒是讓謝長廷獲得解脫,另行組織一個“兩岸交流會”,反而更為有利於其念茲在茲的兩岸交流事務。並與蔡英文結盟,打出自己的天下,向蘇貞昌展開奪權競爭。這就難怪,昨日謝長廷在離開中常會會場時,會面帶詭異的的笑容:“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