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不肯妥協返鄉讀書而輟學在家,在微博上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利,與滬籍人士就異地高考“約辯”……近日,15歲的非滬籍女生佔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圖為佔海特向上海教育部門反映異地中考、高考問題。佔海特供圖
被斥“蝗虫”非滬籍女孩:異地高考是權利 遲早實現
原標題:享受公平教育是我作為公民的權利
因不肯妥協返鄉讀書而輟學在家,在微博上高調爭取異地高考權利,與滬籍人士就異地高考“約辯”……近日,15歲的非滬籍女生佔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佔海特說,享受公平教育是她作為公民的權利,而推動教育公平則是她作為公民的義務。
昨天下午,這名在微博上以“少年公民”自居的女孩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教育不是填平鴻溝而是擴大鴻溝,那就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
□輟學半年
自學反而更能體會學習樂趣
京華時報:你從今年5月輟學在家,至今已有半年多,每天在家都做什麼呢?還在堅持學習高中課程嗎?
佔海特:一直在學,語文我覺得在微博上就能學得很好,對語言的能力有很大提升。英語在家幾個月來也突飛猛進,因為我看英文文章、名著、視頻,還有英文維基百科,各方面都讓我的英語提升得非常快。數學嘛,我已經把高中的課程都學完了,現在在看美國的高中數學課程。歷史方面,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美國歷史,包括美國的獨立戰爭,我都一直在學習,感覺進步很快。
最近還在看網上公開課的哲學課程,讓我從一個哲學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也可以為我的教育公平增加一些理論依據。
京華時報:語文、英語、歷史自學起來可能相對容易,像高中化學、物理其實比較有難度,你自學起來費勁嗎?有沒有上過補習班?
佔海特:沒有上補習班,我們家人很抵制補習班。我都是靠自學,不懂的就和我爸探討一下。現在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純粹靠做習題,不會給你講為什麼,而是讓你做練習和背誦,培養慣性思維,這樣不是很好的做法。我覺得自學也是一個學習推理的過程,這樣反而能更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京華時報:聽說你的目標是要依靠自己的實力,通過自學達到和上高中一樣的效果,甚至超過這個水平?
佔海特:是的。我不得不說,國內的教育辦得很差勁。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很多大學生畢業出來,還稱不上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因為現在的教育並不是把人往應有的方向培養,他缺少創新精神和改變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很缺失。
京華時報:看你微博,感覺你的知識面很廣,你通過哪些途徑了解這些內容?
佔海特:我接觸電腦比較早,5歲就開始上網,有10年網齡了吧。我和別人不同,就是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京華時報:微博是你討論異地高考的主要陣地,什麼時候開的微博?
佔海特:6月初。微博對我來說就像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當時臨近中考了嘛,我把微博作為我最后的希望,呼吁教育公平。因為微博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都很大。
□高調抗爭
面對不公不想妥協不會屈服
京華時報:你跟著父母在上海待了十年,第一次意識到戶籍給你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時候?
佔海特:小孩子時沒有意識到這麼多問題。其實這個戶籍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比如說,以前非滬籍的學生上學要交贊助費,小學時他們更照顧上海學生。上初中時,雖然教委沒有明文規定說公辦初中不能招收非滬籍學生,他們會讓你參加考試,但是不會錄取你,因為你不是上海戶籍的學生,這樣你就沒有辦法參加中考、高考。
京華時報:很多人知道無法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后,都選擇回老家讀書,你為什麼沒回去?
佔海特:上海市教委說我這人比較難辦。我是不會妥協的,回去就相當於妥協。其實有很多種妥協的方式,比如說辦一個假的人才引進,假的收養,或者辦一個外國國籍,回來享受超國民待遇,以很低的分考進清華、北大。我就是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妥協,也不會屈服。所以我才會出來推動教育公平。我已經意識到這個事情是不平等的,同樣是在上海長大學習,為什麼就不能擁有一樣的權利在上海參加高考呢?
京華時報:不覺得這種抗爭方式過於激烈嗎,會對你有不好的影響?
佔海特:不好的影響?從我開微博到現在,我覺得我就是經歷了一個從失落到淡定再到勇敢的過程,感覺自己真的成長了。
京華時報:不讀高中,以后可能就參加不了高考,不會后悔嗎?
佔海特:不后悔,雖然沒有中考、高考,但不意味著就沒有我的未來。不通過中考、高考,我也會讀大學。隻要是金子都會發光的。隻要一個人真的足夠優秀,沒有什麼會難倒他。無論通過什麼方法,我都會讀大學。就算是一個人不讀大學,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你看很多博士、專家、教授,不也照樣思想很落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