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眾與新聞現場和當事人沒有了距離感,是新媒體賦予公眾的一大福利,但對公眾的媒介素養也是很大的考驗。起碼考驗著公眾在無距離地面對一個讓自己義憤填膺的信息時,如何克制激情和沖動而作出理性的判斷。 |
新媒體的發展給公眾帶來的一大好處是,終於可以不必像過去那樣過度依賴傳統媒體,而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接收信息。
過去,公眾與很多新聞事件和新聞當事人之間是有距離的,遠離新聞現場,與新聞當事人隔著很遠的距離,無法從第一現場得到消息,而隻能依賴媒體記者的報道——通過報紙或廣播電視這些“媒介”了解到事實和真相。而新媒體的崛起則打破了這種傳統的信息傳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眾無須依賴“媒體”這個“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種信息,公眾與新聞事件間越來越沒有了距離感。
很多事件,都是源於微博的策動,話題和線索從微博發起,起於微博,興於微博,以微博為主戰場,新聞當事人和主角都通過微博發布信息,網民也通過微博圍觀了解事件的進程。這樣的自媒體傳播格局,似乎使傳統媒體的存在變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現場,公眾在圍觀中可以直接看到當事人的訴說和事件的進程,而無須多此一舉地再借助傳統媒體的報道。典型如近來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傳統媒體的報道多跟著微博走,人們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傳統媒體直接和豐富得多的信息。
公眾與新聞現場和當事人沒有了距離感,是新媒體賦予公眾的一大福利,但對公眾的媒介素養也是很大的考驗。起碼考驗著公眾在無距離地面對一個讓自己義憤填膺的信息時,如何克制激情和沖動而作出理性的判斷。
哲人說,距離產生美。網友調侃說,距離產生第三者。我想說的是,距離還產生作為旁觀者應有的客觀和理性。在很多事情上,我們都期待著近距離的接觸,以為距離越近,甚至零距離接觸,身臨其境近在眼前,才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實的信息。可有些時候,距離越近,反而越妨礙著我們看到事件的全貌﹔聽新聞當事人在自己眼前訴說,反而影響著我們作出客觀的判斷。沒有了距離,就沒有了理性判斷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容易被情緒和激情所感染而遠離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