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志熔隱退之后的熔盛,面臨業績虧損、訂單短缺、大批員工流失、海工轉型起步艱難、債務壓頂等多重困局 |
張志熔隱退之后的熔盛,面臨業績虧損、訂單短缺、大批員工流失、海工轉型起步艱難、債務壓頂等多重困局
違約收購全柴動力,“船王”張志熔涉嫌內幕交易,暗淡的年終業績,銀行縮貸傳聞……在熔盛重工(下簡稱熔盛)接連的壞消息面前,44歲的張志熔卻突然隱退。
12月23日,本報記者深入熔盛造船基地——如皋長青沙島發現,昔日人氣旺盛的員工宿舍正變得蕭條,大批的派遣工正在大批流失。工人們估算道,員工由最高峰5萬人縮減至現在的1萬人。而熔盛內部管理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員工最多2.5萬人,現在還有2萬人,因為產業轉型海工,一部分不適應業務發展而離去。
本報了解到,相比2005年至2011年的高歌猛進,2012年熔盛訂單劇烈下滑,上半年隻有2單。而12月24日公布的全年業績預告稱,全年將由盈利轉向虧損。
消失的“藍帽工”
離職高潮出現在今年10月和11月
12月23日,江蘇南通市如皋長青沙島飄起了雪花,佔據這個島面積1/4的江蘇熔盛重工廠區顯得十分安靜。
江蘇熔盛重工,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熔盛重工核心資產公司。一線操作工人張謙(化名)毫不關心遠在香港上市中國熔盛重工跌至1元左右的股價,更關心10月的工資到底何時發,“9月工資欠了近三個月了,才剛剛發”。
27歲的張謙來自如東,自稱熔盛的“藍帽工”。張謙介紹,熔盛的業務網絡龐大,將每條船分成若干工段,並根據工段對“包工頭”招標。
熔盛與“包工頭”簽署工程協議,完工支付款項。“包工頭”再按需招聘工人,按工作時間以及工作量支付工資。環繞在熔盛的“包工頭”有上百個之多,張謙就是被“包工頭”招聘進來的“藍帽工”。
在張謙看來,正式一線操作工與“藍帽工”穿的工作服都印有“熔盛重工”的字樣,只是戴著白帽子。兩者工作內容並未有太多區別,但福利待遇完全不同,“藍帽工”沒有基本工資,沒有“五險一金”,簽署協議的時候,集體繳納“集團安全險”,“如果誰要離職,就要向包工頭交600元,不離職則不用。”
張謙所干的船材料拼接工作屬危險工種,每小時20元。他拿出的今年9月工作量顯示,一共工作118個小時,開會四次40元,工資總額2400元。而個別工友,隻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資。
在張謙看來,從2007年至現在,現在是熔盛活兒最清閑的時候。2009年、2010年的時候,因為急著交船,他一個月工作350個小時,可以賺到7000元,“現在很少有加班,一天隻工作8小時”。
“干完這個月,我也要走了。”張謙表示,因為廠裡沒接到新訂單,無事可干,像他這樣打算離職的工人不在少數。
張謙和工友們估計,最高峰的時候廠裡有5萬多人,其中包括4萬“藍帽”工人,剩余1萬為“白帽”工人和辦公室行政人員。而現在,這裡的人數可能剛剛超過1萬人,“藍帽”隻剩下5000多人。
離職高潮出現在今年10月、11月。在熔盛職工之家的派遣工招聘辦公室門上張貼著11月份的《關於辦理離職手續的通告》,“每隔10分鐘辦理發一次牌號”,“每小時辦理20至40人(離職)”。
“啃老本”過冬
新接的單子下降了一半,船價下降了三成
對於離職人數,熔盛一管理層人士表示,“我們公司人數最多的時候沒有5萬,最多2.5萬。” “藍帽工”為派遣工,約佔公司總人數的6成。而現在公司約有2萬人,其中正式招聘的有7000人左右,其余為派遣工。
上述管理人士坦承,今年確實很難接到單子。主要是因為行情不好,船東在大幅度的壓低船價格,價格不到原來的一半﹔此外,公司放棄了一些毫無利潤可言的小船訂單。他舉例說,現在整個造船業處於寒冬,上海某著名大船廠,今年無單子可接,就接了一個小船單子,該公司高層同樣是欲哭無淚。
11月29日,熔盛新上任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陳強在出席央視在香港舉辦的“實業的挑戰”時坦承,受航運影響,早在2011年造船業就陷入了困局。今年熔盛的新接的單子下降了一半,船價下降了三成。
熔盛201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僅獲得了2艘新船舶訂單,折合15.2萬載重噸,總金額5560萬美元。
盡管如此,熔盛在多個場合依舊拿出英國克拉克鬆統計數據表示,截至目前,以載重噸計算,熔盛手持訂單依舊全球排名第二,中國第一。
截至今年6月底,熔盛手持訂單包括101艘船舶,約1505.6萬載重噸,合同總額約5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6.8億元)。這些訂單將於2012年至2015年交付。
“熔盛一直在吃老本。”在熔盛一位造船設計師看來,這些2009年、2010年接的單子沒有造完,而如果明后年還接不到單子,就意味著大量造船設備利用率將下降,這是不小的損失。
“明年的造船業也不會有所好轉。”多位造船業企業,以及行業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外貿大幅下滑,傳統的干散貨、集裝箱運力嚴重過剩,即使2015年行情恢復了,因現有運力,也不可能出現大規模造船訂單。
另外,目前“撤單”風險也比以前要大。一位長期觀察造船業的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由於以前造船訂單分5次支付,每次支付20%,即按照下訂單、建造、出塢、交船等環節,按工段支付相應款項,所以“撤單”的情況一般不會發生。而現在船東下訂單的首付資金比例則大幅下滑,“撤單”風險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