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CTV-1《看見》2013年1月13日播出《蘭考棄兒》,針對蘭考花兩千萬給財政部門建一個中心,但是卻沒有去給棄嬰去建一個福利中心的質疑,縣長回應稱,“錢是一個條件,但是制度更是一個條件,不拿出國家的規劃,項目就批不下來,土地、規劃,等等都沒有辦法”。 |
3、二十多年為何沒人管他們?
解說:袁厲害撫養棄嬰,並非一朝一夕,二十多年來,前后100多個棄嬰,以一個原本在醫院門口擺水果攤的婦女之力,是無法給這麼多棄嬰提供足夠安全潔淨的生存環境的。那麼,為什麼現實會如此?悲劇發生之后,引發外界關於蘭考縣有關部門“不作為”的質疑。這兩天,分管民政的吳縣長一直在看媒體和網絡的各種報道和聲音。
柴靜:可能這些聲音當中也有說,說您作為分管工作的領導,應該被處理,應該“下課”,您看到這樣的聲音會是什麼反應?
縣長:如果我被處理,我並沒有啥可想的,因為啥,比起這七個孩子的生命,我這是微不足道的。我一想我就睡不著,被夢所驚醒。
柴靜:什麼樣的夢?
縣長:噩夢,夢見燒死這7個孩子的現場,我也是,有過孩童時代,很復雜,這些孩子已經享受不到天倫之樂了。
柴靜:你會自責嗎?
縣長:我一直都在自責,自責就是我在工作中,有失誤。
解說:袁厲害的收養從1986年開始,那時,一個患有唇?裂的男嬰剛剛出生就被遺棄在她擺攤的醫院門口,醫院付給了袁厲害20元,讓她來負責處理,她不忍心拋棄,這成為她撫養的第一個棄嬰。之后,每次看到被遺棄的嬰兒時,她就帶回去。日積月累,她成了遠近聞名的“棄嬰媽媽”。名聲傳播之后,遺棄在她門口的棄嬰越來越多,在生下她的小兒子杜鳴才一個月的時候,她把小兒子送到了河北的奶奶家,因為她沒有能力照料。小兒子一直到12歲才回到母親身邊,但他從來沒有問過母親這件事情。
【採訪小兒子】
柴靜:你知道為什麼嗎,她把你送走?
杜鳴:她說,因為我是她親生的,應該是血緣比較近吧,然后俺奶奶會更照顧我,給我這個解釋。
柴靜:我聽你的口氣,覺得說她給你這個解釋不是很讓你心服?
杜鳴:我曾經想問過她,但是沒問。
柴靜:你想問她啥原來?
杜鳴:因為啥給我送老家,不送俺哥,那時候俺哥比我大。小時候,自己多少有點孤僻嘛,不好吭,不好咋著,有啥事自己在心裡憋著。
柴靜:你那時候為什麼比較孤僻內向?
杜鳴:別的小孩,反正叫我,風言風語嘛,小孩說這說那,沒媽了,啥的。
解說:他12歲回到蘭考之后,母親一直與袁鬆他們這些收養的孩子在一起,而杜鳴是跟養母一起住,連媽都幾乎沒有叫過。一直到我們採訪的時候,杜鳴才知道當年母親把剛生下的他送走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別人剛剛送來一個隻有七個月大的棄嬰,還得了肺炎,袁厲害沒有能力同時照顧兩個嬰兒。
柴靜:那你為什麼不把這個嬰兒送給別人,自己帶自己的?
袁厲害:誰要啊,那時候沒人要。窮,蘭考二十多年窮,也沒人要。
柴靜:你這麼點就把他送給他奶奶那去了?
袁厲害:送過去以后我跟傻了一樣,我就光想他,那兒窮的很,沒有奶瓶,我在河南買了奶瓶,就送到河北,經常半年以后去那地,那牆多高我跳到牆都過去了,那也是想我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我是個啥人。
解說:因為袁厲害在蘭考收養棄嬰孤兒的名氣越來越大,在90年代,撿拾到棄嬰的群眾都會選擇直接送到袁厲害那裡,很少送到民政部門,我們採訪到時候警方也承認,110發生過直接把棄嬰送到袁厲害處的情況。
柴靜:會不會是因為之前這二十年,就是民政部門因為有個不作為的情況,所以人們才把棄嬰送到袁厲害這兒,而送到你們這兒的太少呢。
縣長:一是民政部門有不作為的地方,第二個還有一個,就是蘭考縣沒有一個福利中心。
柴靜:比如網絡上也會看到一種聲音說,為什麼這個縣可以去花兩千萬給財政部門建一個中心,但是卻沒有去給棄嬰去建一個福利中心,你能回應一下這個問題嗎?
縣長:錢是一個條件,但是制度更是一個條件,不拿出國家的規劃,項目就批不下來,土地、規劃,等等都沒有辦法。
解說:全國2853個縣,隻有64個縣城有兒童福利機構,比例隻佔到2%。1992年,《收養法》正式頒布實施之后,在第二年,袁厲害曾經想過送10個孩子到開封市福利院,但她去之后發現條件並不好,又帶了回來。從2004年到2006年9月底,當地民政部門逢年過節也會去送一些物資。有案可查的救助包括:5900元、1200斤面粉、6床被子、130件舊衣服和4袋方便面。2008年,民政部等五部委對民間的私自收養行為提出加以規范的意見。當年開封福利院條件也改善了,新上任的王院長曾經三次動員袁厲害把孩子全部送到福利院。袁厲害去開封考察之后對條件表示滿意,但回到家后,卻又不願意了。
【採訪福利院院長】
王院長:我曾經和她表達過,我福利院可以幫助你,當時他就說,王院長我不需要什麼錢財,當時跟我表達過。孩子大了,她有感情。
柴靜:你要送過去了呢你自己負擔也能輕一點?你那個時候想過說把袁袁和袁明暉他們送過去嗎?
袁厲害:沒有。袁袁誰送(都不行),這一次拉走的時候,送她的時候,她都把人家臉挖爛了,她不去,推她都不走,她說上學呢。
柴靜:就是感情上分不開?
袁厲害:難割舍。
【福利院採訪】
柴靜:這個家庭裡你最愛誰?
袁袁:俺媽,我每天都跟俺媽睡。因為我不是睡覺的時候好銜東西睡,然后,俺媽每次穿的衣服都可滑,我銜著她的衣服。
柴靜:你用嘴叼著她衣服啊?
袁袁:嗯。
柴靜:有人可能覺得說你看這個地方好像(福利院)更干淨,吃得也更飽。
袁袁:我還想回到俺媽那兒。俺覺得,(她那裡)挺好的,吃白菜跟吃肉一樣的。
柴靜:你心裡頭你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袁袁:缺了她,就等於缺了一塊肉一樣。
柴靜:你知道她為什麼跟你們生活在一塊嗎?
袁袁:不知道。反正我覺得,她喜歡我們,才跟我們在一塊。
柴靜:你怎麼感覺到她喜歡你呢?
袁袁:因為我喜歡她。
解說:2011年,在那篇叫做“命若垃圾”的攝影報道刊發后,蘭考民政局曾經再次試圖解決袁厲害的問題,希望袁厲害給孩子們換一個地方。
縣長:那個地方太簡陋了。
柴靜:你們覺得他條件不行,為什麼不能夠給她提供一個房子,或者幫她找一個比較寬敞,比較舒服的地方,如果隻向她提要求的話,那不是隻能給她壓力和為難嗎?
縣長:當時執行的時候,這個民政部門也沒有想到那麼多。
柴靜:會有一種看法,覺得好像民政部門具體做這些工作的人,並沒有把這些孩子真的放在心上,所以才會沒想到這些事兒,您能接受這種批評嗎?
縣長:批評我們接受,但是因為啥,確實我們工作做的有不到位的地方。
解說:在福利院呆的這幾天,孩子們的條件和伙食都改善了不少,袁袁跟阿姨玩游戲的時候也非常開心,不過,阿姨后來告訴我們,袁袁背著人的時候一直悶悶不樂,下午還沖弟弟妹妹發了火。
柴靜:我聽他們說,你是不是覺得弟弟妹妹已經把家忘了。
袁袁:俺媽,給他們養活那麼大,她都忘了。
柴靜:想你媽了?
袁袁:(點頭)
柴靜:沒事。
袁袁:(抹眼淚)
解說:在醫院裡,袁厲害對我說,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見見孩子。
【採訪袁厲害】
袁厲害:現在他的條件比我的條件強,我沒有那麼大能力,我就是想見見他,跟他說說話,我坐坐就回來,什麼要求都沒有。
柴靜:他也想你,昨天跟我們說的時候都哭了。
袁厲害:我那個小妮,臨走上路。我可不容易啊,哎呀我的嬌兒啊,這實在鑽我的心啊。
解說:2011年9月15日蘭考縣曾經向上級打報告,申請建一個縣級福利院。2012年,批復下來,國家撥款9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將近400萬,但是,選址還未完成時,火災就發生了。根據河南省民政廳的推算,全省每年出生的殘疾兒童大概5萬至8萬名,棄嬰幾千名,但每年通過正規途徑經過公安送到兒童福利機構的數量僅有1000多名,其他不知下落,有相當一部分散落在民間。
縣長:通過這個事情,我們經過反思,我們必須政府成為主體,來擔當下來。
柴靜:歸根結底,您覺得這是一個錢的問題,還是一個意識的問題?
縣長:意識的問題。
解說:民政部近日表態:蘭考火災事件暴露了孤兒救助體系存在漏洞。民政部將吸取教訓,主動做好對於個人和民辦機構收留孤兒的管理,全面提高孤兒收留養育的能力。蘭考縣佔地15畝的縣孤兒院將在今年的6月建成,8月份投入使用。當地政府說,袁厲害如果將來想辦一家民間收養機構,可以一起來討論和商量民辦公助的方式,如果她個人願意,在能力范圍內也可以個人收養幾位已經有感情的孩子,袁厲害說她現在太想孩子,想見一面,但醫生怕刺激她情緒引發病情加重暫時不同意,我們答應她,在福利院拍下孩子的畫面,讓她在病房的電視上看一眼他們。
孩子們的速寫:
袁袁 10歲 玩游戲 手舞足蹈
袁明輝 10歲 很努力地搬一大疊書
袁明艷 8 歲 念兒歌“白鵝白鵝,走上山坡,一同回家,親親熱熱。”
袁聰 15歲 畫大房子,大房子裡都是小朋友。
袁三毛 7 歲 模仿大人寫字,還折起來送給柴靜,讓柴靜親他的臉頰。
杜明亮 9 歲 袁晶晶
10歲 袁芳 8歲 袁各各 7個月 袁妞 1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