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文教

3地標3歸宿:城市化,莫把歷史制成標本

2013年02月16日19:3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長期研究文物保護的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裕興認為,原址保護能最大限度避免對文物的傷害,是最好的保護方式。所謂原址保護其實就是在原址上興建博物館。周裕興說,以瓮堂為例,瓮堂規模小,保護得又相對完整,因此很適合建成博物館加以保護。建成博物館后,瓮堂會停止運營,其內部設施和整體構造就能避免受損。

  城市化,莫把歷史制成標本

  ——南京3座文化地標的3種不同命運

  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潮中,承載著城市文明的地標成了最大受害者,有的被鋼筋混凝土湮沒,有的改頭換面成了商業噱頭。城市中的文化地標究竟還有多少在發揮“余熱”,它們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3座地標,3種命運

  在古城江蘇南京,有3座文化地標,分別是:隱藏民間600年的明朝瓮堂、幻化為《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江寧織造府、民國鼎盛時期的文化象征——大華大戲院。

  關於瓮堂,有個動人的傳說。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抽調大量民工修筑城牆,得知民工整日汗流成河,朱元璋決定為民工修建澡堂。瓮堂的瓮形結構很是人性化,不僅能聚氣保暖,還能讓水珠沿瓮壁留下,不滴到人們身上。美麗的故事口口相傳,瓮堂也沿用至今。然而,連日來關於瓮堂要拆除或修建博物館的消息傳遍南京城,祖祖輩輩都在瓮堂洗澡的老南京人心揪成一團,生怕哪天這座古跡湮沒在城市建設中。

  與瓮堂的平凡親民不同,江寧織造府則是萬眾矚目的寵兒。自1984年考古專家發現其遺址以來,重建江寧織造府的聲音便不絕於耳。1992年南京將其列入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斥資7億元的重建項目確立﹔2004年,兩院院士、建筑大師吳良鏞確立復建方案,親自操刀設計﹔2009年,江寧織造府再造工程完工,但建成即進入空關期﹔今年江寧織造府更名為江寧織造博物館,並於2月7日開館,春節期間對公眾免費開放。至此,這個歷時10年、以保護江寧織造府遺址為由的重建工程終於竣工。

  相比於這兩座文化地標的或拆或重建,大華大戲院安穩不少。1936年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能容納1800余名觀眾的大華大戲院一建成就吸引眾多商賈名流親臨捧場,影院內12根大紅柱子盡顯恢弘氣派,空調、真皮坐椅盡顯豪華,開業那天京劇大師梅蘭芳現場演出,半個南京城的人跑來一睹風採。到上世紀90年代,戲院因設施陳舊日益衰落,但依然在使用。為恢復其風採,2010年11月,大華大戲院開始修繕,今年5月,這一獨具民國風情的影院將重新開放使用。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