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為什麼享受了“紅利”還要罵娘?

2013年03月06日10: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曹林    字號:
摘要:絕大部分人從改革開放的蛋糕中切到了一塊,是經濟增長的受益者。既然如此,為何一種“無受益感的怨憤”卻彌漫於社會中,問題出在哪裡呢?

  從“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到“過去5年GDP年均增9.3%”﹔從“居民收入增長連續5年超8%”,到“已實現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扶貧標准提到2300元”,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很務實。一個個如數家珍的數字,見証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見証著民眾權利和福利保障的增長,體現著社會的進步,以看得見的方式闡釋著人民分享著的改革紅利。雖然有些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但客觀地看,我們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絕大部分人從改革開放的蛋糕中切到了一塊,是經濟增長的受益者。即使作為最底層、最弱勢的農民和農民工,也是實際上的受益者——社會保障得到了更廣的覆蓋,工資增長也擴展到了他們。既然如此,為何一種“無受益感的怨憤”卻彌漫於社會中,尤其是在情緒化更加濃厚的互聯網上,這種情緒更被放大。這就形成了一種貌似矛盾的現象:數字統計上明明普遍受益,從網絡輿情看,卻流行著普遍無受益感的情緒。

  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可能是網絡輿論傳播的規律,好消息、好心情的傳播是算術級數的,而壞消息、壞情緒的傳播卻是幾何級數、爆炸式、傳染病式的。受益的人,很少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受益感,尤其在充滿著仇富暴力的網絡中,人們更願意相信“悶聲大發財”。而不滿的人,更願意通過傾訴和抱怨發泄情緒。於是“無受益感的怨憤”主導了互聯網這個輿論場。加上非理性情緒的推波助瀾,這種怨憤可能傳染到每個人身上。而網絡又是一個放大器,將人們的上述感覺無限放大並形成一種主導性的情緒。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