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鎖京城,毒霾前腳走、黃沙后腳到的現實,其實是在拷問中國的發展路徑,是在催促中國向綠色發展轉型。毒霾蔽日,風沙滿天,河水渾濁,土地毒化……這實際上就是唯GDP是舉的可見后果。這樣的發展模式,GDP上去了,而國民的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的上升之路卻被永遠地堵死了。唯數字是舉的GDP,於百姓何益,於子孫萬代何益,於國家長遠發展何益?
中國在過去30多年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得益於中國國內的改革開放政策和獨特的國際性機遇。這其中,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國際分工變化帶來的增長以及區域競爭的新格局、國內市場的一體化以及與全球經濟的逐步一體化,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高速增長模式下,高排放(碳)、高消耗(資源)、高破壞(環境)不僅造成了人與自然間的對抗性沖突,也由此帶來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失衡,並可能因此引發進一步的不可控危機。
因此,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把既有發展成果作為綠色發展的基礎,把GDP與普通民眾更高的福利、更清潔的環境和更舒適的生活品質挂起鉤來,這著實應該成為中國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看,《沁園春·霾》由政協科協、科技界委員背誦給中國最高領導人聽,倒也適得其所。因為創新綠色發展模式,尋找由高附加值生產模式驅動的新增長點,正是科學技術的用武之地。綠色增長是可持續的增長,綠色發展是可以抗衡風險的發展。
北京、華北以及中國許多地區的霧霾、渾河、毒壤,實際上就是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南牆”,而《沁園春·霾》就是傳統增長方式撞擊“南牆”的回音。那種“千裡塵封,萬裡霾飄”的日子,那種“大河上下,不見滔滔”的景象,那種“PM二五,連續爆表,欲與一千試比高”的紀錄,那種“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行人咳彎腰”的痛苦……實在都應該早日“具往矣”。
中國增長與發展的綠色轉型,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