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過去十年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又一重要特點。 |
在中國,協商民主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它把社會各方面分散的意見、願望和要求集納起來,進行系統、綜合的反映,在做重大決策前聽取各方看法,進行充分討論,反復溝通,達成能被廣泛接受的理性決策。
目前,協商民主已經廣泛滲透到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兩會前夕,中共中央就在中南海舉行民主協商會,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等向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就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舉行民主協商會,這已經成為慣例。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王旭東和其他委員一樣,在各自界別參加小組討論和聯席討論,圍繞政協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機構改革方案等建言獻策。講真話、講實話、說“逆耳之言”成為今年政協小組會上的一個特點。搶話筒的場面常能見到。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提升文化軟實力不能把文化完全交給市場,尤其對像話劇、京劇這樣受眾相對較少的文化行業來說更不能僅僅讓市場去養活他們。”
在一次分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設計者韓美林大聲反駁一位委員要求加強文化市場化的觀點。
“我的同事們告訴我,中國的政協委員都沒有什麼話語權,開會時沒有爭論。”看到這樣的場面,第一次“跑”兩會隻為莫言而來的美國路透社記者鐘同仁有些困惑地說。
其實,不少外國人和他一樣,對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並不了解。熱烈討論、發表意見、觀點交鋒,只是最終取得共識的一個過程。
22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政協委員,每人都會帶來一份或幾份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寫成的提案,反腐敗、環保、社保、收入分配、房價、物價……委員們關注的話題往往都是社會民聲反響強烈的領域。本次政協會議收到委員提案56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