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水落石出,所有人都清楚,走下“手術台”的鐵道部、衛生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被摘牌的命運幾無懸念。10日下午開始,這些由武警守衛的部委大門,被絡繹不絕的人們當作背景合影道別。14日,當全國人大代表按下表決器后,這些“老名字”、老牌子即將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
去年,朱惠剛所在的北京鐵路局慶祝了建立60周年。他見証了2008年世界上投入運營的時速最快的列車京津城際列車的開通。這條線路最多曾在一天之內開出100對往返北京和天津的列車。此後北京和上海的高鐵也開通,中國進入了高鐵時代。不過,隨著2012年鐵路司法系統向地方完成移交,“鐵老大”逐漸駛近了終點。
“我堅決擁護這個方案。”他說。在他看來,鐵道部在這個國家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誕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被視為“計劃經濟時代最後的堡壘”。如今,這個堡壘再次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路。
而他的上司、最後一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改革方案宣布當天就被一些記者圍了起來。有記者問他作為“末任鐵道部長”有無遺憾,盛光祖答:“沒有遺憾,我當不當鐵道部長沒有關系,關鍵是中國鐵路要健康發展。”
已成歷史塵埃
當然,對於“鐵老大”告別歷史舞台,坊間的情緒也不盡是傷感。在鐵道部門前留影的人們,不少年輕人做出了“走你”的姿勢,以示對改革決策“歡欣鼓舞”。有網民戲謔道,“鐵道部,一個冉冉升起的5A級景區”,“沒在這兒留影,別說你來過北京”。有人提前撰寫了墓志銘,“鐵道部,生於1949,卒於2013,享年63個春秋。雖然從小到大也就坐過3次單程火車,但還是很想吐槽”,也有人引用歌詞,“不管你愛與不愛,都是歷史的塵埃”。
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評論,“鐵道部作為中國鐵路管理中樞,曾經創造輝煌,也承受了種種責難。如今,鐵道部撤了,會是中國鐵路新生起點嗎?百姓以後坐火車能更方便、更實惠嗎?諸多問題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