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梳理數十名企業界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分析其提案、議案背后的利益傾向,解讀代表、委員的“利益觀”。 |
【關鍵詞:群利】
領袖做派 關注行業利益
兩會上的企業家兼具三重身份:公民、商人以及本行業的代表。商界的代表、委員之所以擁有目前的政治身份(代表或者委員),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在本行業的突出表現和貢獻。所以這些企業家自然要為本行業代言,同時本行業的議題也是他們最精通的。
“電力一姐”、李鵬之女李小琳的提案都與電力行業有關,她的提案涉及推動電力輸配改革、開展國家綠色智能電力系統試點、修訂電力法、建立國家低碳智能小城鎮試點等四方面。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則將提案聚焦於自己的行業——新能源。過去一年,新能源行業因為產能過剩等問題,不堪重負。李河君將兩會作為替本行業發聲的平台
他兩個提案是《加大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扶持力度》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薄膜太陽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利】
商人本能 為自己利益呼
也有些企業界人士將為自己代言作為上會的目的。比如蘇寧電器的董事長張近東。他提了6個提案,其中電商征稅、炮轟VIE一時成為輿論焦點。張近東認為,我國當下電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約一半交易量游離於法律監管之外,進而導致假冒產品充斥、侵權現象嚴重﹔同時,非注冊經營、非稅銷售等行為導致行業不公平競爭,正規注冊經營企業成本高企,‘劣幣驅逐良幣’。”
不過張近東的這些提案並不討好,有人將之視為以公謀私,更是遭遇到電商從業者的聯名抵制。
“國家應該立法規定家用電器強制性報廢標准”,這條來自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建議,同樣有為自己的產業游說的傾向。
通過兩會的政治平台,為自己的企業和行業進行游說,這成為多數企業家的選擇。而在在這方面越來越坦然和不避諱。公眾對此也愈發包容。但是在5年前可不是這樣。
2008年,全國政協委員、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就因為三個有傾向性的提案而受到批評。即便是政協委員這個群體也不認同張茵的行為。有委員稱,“我覺得網民和媒體的批評是正確,尖銳的,政協委員應該有一個定位,你既然處在這個平台上,你的話語就不能隻代表你所處的利益集團”。
【小結】你為誰代言
從“公利”、“群利”到“自利”,三個層次的利益觀。政治,就是利益的分配和代言。無論是西方國家競選制下的議員,還是中國間接選舉的人大代表亦或邀請制產生的政協委員,無不體現這一政治邏輯。
在公利層面,那些超越本行業事務的代表、委員,難免有“跨界”之嫌。不過,在當下的政治環境下,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跨界之代表、委員,將自身的舞台發揮到最大,並非壞事。
群利,是最符合代表、委員身份的利益代言觀。在一個充分競爭的政治環境中,政治的核心就是代言﹔而所有代言,隻有與所在群體密切相關的利益代言,最有力度。這也是最符合未來政治發展方向的代言觀。
自利,無可厚非。這其中的關鍵是,代言者為通過代表或委員身份所獲取的利益,與其如何成為代表或委員之間,並無直接的關聯——至少是缺少可公開的、經得起推敲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