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門”:源頭“違規”如何控制?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此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改革,並不涉及農業生產環節。而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多發的,恰恰是農業的種植、養殖環節。
“白菜卷得不結實,打上藥就能卷結實﹔現在市場上的草莓動輒大如雞蛋,也是生長激素刺激的﹔仔豬吃含有激素的飼料,三個月就長到300斤……”人大代表歷數這些“帶毒”食品,令人觸目驚心。
“食品激素已經影響到下一代身體健康,把民族體質推入了一個危險境地。”全國人大代表宋心仿說。
到處都有生長激素的影子。由於農業生產環節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生產,對於違規使用生長激素現象難以監管。
“監管對農業生產環節缺少控制力,部分農民一味追求產量、品相、見利忘義、種植養殖環節不規范。”董雅娟代表說。
全國人大代表江保安認為,食品龍頭企業搞規模化種植、養殖,帶動農戶規范操作、集約經營,有利於杜絕農業生產環節施用“違規藥物”的現象發生。
全國人大代表徐新榮說,生產上乘的放心食品就該有相應的收益,要讓“誰誠信,誰掙錢”成為積極的利益導向。
“三重門”:“食品安全防火牆”如何重建?
在德國,刑事訴訟外加巨額的民事賠償足以讓肇事的食品企業破產﹔在韓國,如果因制造或銷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內將被禁止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在日本,每份食品都“建檔案”,通過“重重關卡”才能登上百姓餐桌。
中國食品安全的“天”屢屢被“捅破”,在拷問生產經營者道德良心的同時,也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和社會誠信的“失守”。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這次機構改革之后,食品安全法也需要抓緊進行修改。改革邁入這一步,要把改革的成果通過修改法律的形式鞏固下來。
拯救“道德滑坡”需“剛性約束”。一些代表認為,應落實食品安全的“黑名單”制度,讓企業違規后終身禁入,真正形成震懾力。
宋心仿代表認為,應整合現有信用信息渠道,建立全國聯網的“食品安全電子信息監管服務平台”,實行“問題食品”的可追溯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畢宏生說,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會的事。需要監管部門在產業的每個鏈條成為“千裡眼”,讓不誠信的企業無立足之地。(記者王海鷹、周琳、白靖利、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