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無愧於人民的信賴——四川蘆山抗震救災紀實【3】

2013年04月29日08:4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你是誰,為了誰,一個個生死與共的故事在災區傳頌——人民的笑容永遠是子弟兵最美的夢想

  缺糧、缺水、缺帳篷,重災區寶興縣一度交通中斷,救災物資告急。

  成都軍區聯勤某分部緊急派出20輛大型運輸車組成車隊,繞道汶川,翻越夾金、巴郎兩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經過27個小時連續奔波,終於在24日將100余噸帳篷、大米、方便面、礦泉水等急需物資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陽的光輝,一車車物資展示的是人民軍隊愛人民的魚水深情。

  一切以大局為重,自覺在大局下行動。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自覺服從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部隊各級指揮員相應參加地方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軍隊救災工作始終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序進行。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堅強的戰斗堡壘,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就是一面高揚的旗幟。

  抗震救災部隊中,數十名將軍、數百名師團職領導干部,始終戰斗在最艱苦危險的點位、情況最復雜的地區、矛盾困難最突出的地方。

  地震發生前一天,成都軍區總醫院政委姚榕的母親剛住院。他含淚道別躺在病床等待手術的老人,義無反顧帶領首批醫療隊空降到受災嚴重的太平鎮。

  開設緊急救治點,帶隊進村入戶巡查問診,組織危重傷員搶救……幾天來,姚榕忙得吃不上飯、睡不了覺,更難有時間與母親聯系。

  醫護人員說,也許是對母親的情感補償,在救治的眾多傷員中,姚榕對與母親年紀相仿的老人格外親切和體貼。

  類似的動人故事在災區的生命營救中比比皆是:為了讓更多的傷員和家屬住進帳篷,解放軍第37醫院政委雷輝剛睡到了卡車上﹔在拍客鏡頭中,一位女軍官深夜在帳篷外抱哄一名震區嬰兒,被網民稱為“最美解放軍媽媽”﹔成都軍區某部軍官卓佳隨部隊參加救災,他的新娘完成了“一個人的婚禮”,他們雖有遺憾卻得到了來自社會的共同祝福……

  四川省省長魏宏說:“真不愧是人民的軍隊,永遠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唯獨不考慮自己。”

  震后的殘垣斷壁,處處涌動著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深情。

  震后第二天,蘆山縣龍門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顫巍巍地來到設在蘆山縣城的四川省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尋找恩人。

  震后不到1小時,一名身著迷彩服的戰士冒著余震把她背下了山。老人還未來得及問小伙子的名字,這名戰士就轉身沖進了搶救被埋壓群眾的隊伍中。

  憑著地震時慌亂的記憶,老人怎麼也想不起恩人的模樣:“我隻記得娃兒穿著迷彩服,他的名字叫解放軍!”

  雅安,是紅軍長征時經過的地區。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就因當年紅四方面軍在此戰斗過而得名。

  紅軍村來了紅軍連。23日下午,震區下起了雨,第13集團軍某團紅軍連緊急趕赴這裡執行搜救傷員和安置群眾任務。

  “一排負責搜救傷員,二排、三排負責搭建帳篷……”官兵們跳下車,立即分頭行動。雨越下越大,一頂頂帳篷出現在開闊的紅軍廣場上。

  3個小時后,連片的帳篷中,升起了縷縷炊煙,生活的希望在災后的紅軍村重新點燃。

  “解放軍來了,我們有希望了!”災區群眾的這句話印証著一個事實:災難面前,子弟兵永遠是人民群眾值得信賴的力量。

  21日下午,暴雨欲來,救災部隊將130頂帳篷讓給龍門鄉紅星村群眾。更讓群眾暖心的是,當他們向部隊致謝時,得到的回答是:“你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咱們就是一家人!”

  就在離這些“帳篷村”不遠的地方,有一位101歲的老人紀季氏。老人清楚地記得,78年前紅軍長征經過蘆山時曾住過她家。紅軍幫她家劈柴、掃地,臨走時還幫她把水缸加滿。

  “紅軍的隊伍又回來了!”經歷了多次自然災難的紀季氏,飽經滄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沒想到,受了災還這麼巴適!”(當地方言意為“舒服”)

  人民的笑容,永遠是子弟兵最美的夢想。人民軍隊與災區群眾生死與共,心手相牽。經歷了強震浩劫的大地,正逐漸恢復生機。

  龍山鄉龍星中心學校的帳篷上,到處是孩子們自發寫下的心語——“感謝解放軍叔叔!”“解放軍,最可愛的人!”“長大了我也要當解放軍……”

  孩子們的朗朗書聲響徹山川,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如帳篷外的陽光一樣明亮。

  官兵們的誓言,刻寫在災區的每一寸土地:我們永遠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人民日報記者蘇銀成 新華社記者賈永、李宣良 解放軍報記者劉聲東、陳國全)

分享到:

(責編:馮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