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最高法:冤假錯案往往奉命行事 不苛求命案必破

2013年05月07日09:2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摘要:沈德詠在文章中稱,法官故意制造冤假錯案是極為罕見的,在我國現實情況下,冤假錯案往往是奉命行事、放棄原則或者是工作馬虎失職的結果。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沈德詠在《人民法院報》撰文稱,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

  冤假錯案往往“奉命行事”

  沈德詠在文章中稱,法官故意制造冤假錯案是極為罕見的,在我國現實情況下,冤假錯案往往是奉命行事、放棄原則或者是工作馬虎失職的結果。

  沈德詠認為,在目前有罪推定思想尚未完全根除、無罪推定思想尚未真正樹立的情況下,冤假錯案發生的概率甚至可以說還比較大。對此,法院人員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

  “叔侄冤案法院功大於過”

  “現實的情況是,受訴法院面臨一些事實不清、証據不足、存在合理懷疑、內心不確信的案件,特別是對存在非法証據的案件,法院在放與不放、判與不判、輕判與重判的問題上往往面臨巨大的壓力。”

  沈德詠稱,“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案件,包括河南趙作海殺人案、浙江張氏叔侄強奸案,審判法院在當時是立了功的,至少可以說是功大於過的,否則人頭早已落地了。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干預和壓力,法院對這類案件能夠堅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已屬不易。”

  沈德詠分析,法院雖在防止錯殺上是有功的,但客觀而言在錯判上又是有過的,畢竟這種留有余地的判決,不僅嚴重違背罪刑法定、程序公正原則,而且經不起事實與法律的檢驗,最終將會使法院陷入十分被動的地位。冤假錯案一旦坐實,法院幾乎面臨千夫所指,此時任何的解釋和說明都是蒼白無力、無濟於事的。

  不要過於苛求“命案必破”

  沈德詠在文章中指出,從現在已發現的冤假錯案看,多少都存在突破制度規定,或者公然違背法定程序的地方。

  “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有效保障。完備的程序制度,能在最大程度上為防范冤假錯案提供制度保障。同時要看到,法律制度才是我們法院和法官真正的護身符、保護神。”

  對於追求不正確的政績觀導致的冤假錯案問題,沈德詠表示,不要過於苛求“命案必破”。

  “我們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偵辦案件初衷是好的,老百姓期盼獲得安寧祥和的願望也是好的,但強調‘命案必破’必然會給公安司法機關辦案增添無形的壓力,甚至會形成外在的干預因素,進而可能影響到辦案質量。在實踐中,受制於認識手段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少數案件破不了、抓不到、訴不了、判不了的情形是客觀存在的,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隻能是該撤案的撤案、該不起訴的不起訴、該判無罪的判無罪,絕不可做‘拔到筐裡都是菜’的事。”(記者邢世偉)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