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款人藉網絡平台發布借款信息,投資人受高息吸引借出款項,在國內經濟不景氣、民間借貸危機尚未完全消散的背景下,投資者趨之若?,業界人士卻擔憂潛藏著“危局”。 |
沒有擔保和抵押,不知道借款方是誰,也沒有明確的還款時期,隻給出誘人的20%還款利息,這就是目前民間網絡借貸平台們(即P2P,個人對個人)運作的模式。
“我手上有兩萬元閑散資金,想做短期投資,但是股市不好,基金更看不到收益,買銀行理財產品還不到額度,有朋友給我介紹了個杭州的投資網站,可以放貸,每個月還有500元的收益,隻要在網站注冊成功后,在賬戶內充錢,然后按照最小認購標的100元認購就可以,當日開始就計息,還有額外2.8%的獎勵。”5月12日,上海一位投資者陳虹(化名)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眾多社交網站后發現,向來不被外界關注,也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的民間網絡借貸平台,正在整個長三角地區“風生水起”,這種網絡平台注冊在上海、杭州,借款人藉此平台發布借款信息,投資人受高息吸引借出款項,在國內經濟不景氣、民間借貸危機尚未完全消散的背景下,投資者趨之若?,業界人士卻擔憂潛藏著“危局”。
投資者趨之若?
在陳虹提及的杭州借貸平台上,共有6個融資項目,融資金額從8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而融資人的注冊信息也是天南海北,有貴州、大連、深圳等地,其中項目最高200萬元的是深圳某事業公司為拓展開發短期融資,年利率為18%,外加投資獎勵2.8%,使該項目年利率高達22.8%。為了獲得網絡投資者的信任,借款人還在網上挂出了企業登記証及投資項目等具體信息,同時還附有借款協議。
記者從該項目的投標記錄中發現,自從今年1月起截至5月14日,以100元/份為單位的認購份數已達12899份,投資人達到220人﹔另外一個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短期融資100萬元的項目,除了18%的年利率之后,對於投資人而言,另外還有8.4%的獎勵,在高利息面前,也吸引了眾多的網絡投資者。
根據記者統計,在網絡上能查閱到的大大小小的借貸平台多達數十家,其中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也是此類平台。“各家網貸平台的競爭比較激烈,有大型金融集團涉足其中,民營的小網貸平台隻有以高息借款吸引投資人。”5月13日,上海一家網貸平台客服在接受記者電話咨詢時稱。
“網絡借貸平台並不是新興事物,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有零星的一些投資公司開始注意到這款市場,這種基於網絡的民間小額借貸平台始見於歐美發達經濟體中,在我國現有的若干個民間借貸網絡平台中,開辦時間最長的一個位於上海,目前擁有注冊網友20余萬人,已經完成千余筆借貸交易。”上海一家網絡借貸平台投資人程子峰介紹。
在程子峰看來,這是塊大蛋糕,網站在為借貸雙方搭建便利交易平台的同時,也像証券交易所從每筆証券交易中抽取佣金一樣,從每筆借貸發生金額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這個行當,有網民可以借此短期投資,也有投資者可以創設平台賺錢,貸款人有了更多的除銀行、小貸公司、地下錢庄、典當行等機構之外更多的融資渠道。
然而,本報記者在採訪多位金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這種基於網絡的、新型的民間小額互助式借貸模式比傳統的“草根金融”更加“草根”。在借貸平民化渠道更多的同時,借出人和平台建立者也承擔著更大的風險,一旦監管不利或有人借機斂財,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也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