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時政>> 正文

專家:有紅色文化后“睡獅”中國一躍而起【2】

2013年11月14日09:38|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紅色文化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經過近百年的建設發展,紅色文化已經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分析這個體系的結構可以有多個角度、多種方法,但分析其意識形態結構則是根本性的工作。在這方面,最新的富有概括性的表述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這四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科學、完整地揭示了紅色文化的本質特征。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曾將紅色文化稱為“中國人民學會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文化”。他深刻地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這是對紅色文化功能的科學概括。這種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導思想上的主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的創立和不斷發展表明: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不論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實現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二是精神狀態上的主動。有人曾用“睡獅”來形容五四運動以前的中國,這是對那時國人精神的被動狀態的形象描畫。然而,自從中國有了共產黨、有了紅色文化以后,這頭“睡獅”便一躍而起,把懵懂、萎頓遠遠拋到了歷史的垃圾堆。從李大釗、方志敏、楊靖宇、劉胡蘭到邱少雲、雷鋒、焦裕祿,再到張麗莉、吳斌,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將英勇不屈、奉獻犧牲、團結協作的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近百年來中華民族贏得的光榮和驕傲証明,紅色文化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自覺自信

  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是對當代中華兒女所處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是對祖國光輝未來的鼓舞人心的展望。很明顯,這樣的目標自信必須以文化自信為基礎。

  文化自信來自於文化自覺。所謂文化自覺, 就是要對文化的本質及其普遍聯系有一個清醒的科學的認識。紅色文化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務的文化,它與封建主義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有著本質區別。當然,紅色文化不是離開世界文化發展大道的褊狹、封閉的文化。無論是過去的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是今天的社會主義文化,其發展繁榮都離不開對歷史和世界各國文化的學習和吸收。但是,我們所要學習、吸收的只是其中的優秀部分、能夠為我所用的部分,對於其核心價值觀則是不能照搬的。

  總之,對於我們的紅色文化來說,無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還是行為文化,其核心價值觀都是須臾不可丟掉的東西。丟掉了這些,我們就會在精神上重陷被動,就會回到歷史上看不起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時代。“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從一定意義上說,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一種居高望遠的境界。進入這一境界,我們就能一掃惶惑、浮躁、狹隘和悲觀,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的文化宗旨,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挑戰,虛懷若谷地吸收各種有益的文化成果,自強不息地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從而照亮航道、鼓足風帆,保障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舟勝利到達輝煌的彼岸。

  (作者劉潤為 為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

(責編:邢若宸)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紅色文化 睡獅 新民主主義文化 文化自覺 共和政治

熱圖>

最新熱點>

驚!上海動物園飼養員被華南虎咬死(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地鐵女乘客被摸胸10分鐘 絲毫沒有察覺(組圖)

丈母娘不願保持不正當關系 充電器線勒死女婿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