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28日08:47|來源:新京報|字號:
曾是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的秘密分支
1938年,受周恩來安排,楊廉安在香港建立“聯和行”,作為“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的秘密分支,“聯和行”就是華潤集團的前身。
在這一特殊的時間點,傅育寧如此快速地從招商局“調”到華潤,十分引人注目。
回顧華潤的歷史,一些特殊關頭的人事變動,對華潤的走向,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些甚至是決定性的。
實際上,如今的萬億帝國華潤,創建於亂世,起初隻有幾個員工,最終在時代與形勢的變幻之中,成長為商業帝國。
這一段歷史在《紅色華潤》一書中有著詳細的記載,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編委會主任就是宋林。
1938年,受周恩來安排,楊廉安(原名秦邦禮,后又化名楊琳)在香港建立“聯和行”,作為“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的秘密分支,“聯和行”就是今天華潤集團的前身。1946年8月,“聯和行”已改名為“聯和進出口公司”,此時的公司負責人還只是楊廉安一人,員工隻有楊的妻子黃美嫻和若干香港當地的練習生。
1949年12月中旬,華潤公司高層楊琳等到北京開會,朱德、周恩來、楊尚昆等出席了會議。在本次會議上,確定了華潤隸屬於中共中央辦公廳。
在創辦早期,進入華潤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共產黨員,所遵循的原則是《黨章》。隨著華潤的業務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黨外人士加入華潤,為了加強管理,華潤領導層制定了“同人公約”,作為公司的管理規章。
據華潤的早期員工陳渭儀保存的一份1951年的“同人公約”顯示,“同人公約”共12條,第一條就強調“養成愛國家、愛人民……的觀點”。當時為了培養員工的歸屬感,華潤建立了送員工回內地學校進修的制度,不斷選派優秀員工進大學或中專深造。同時,還組織香港員工回內地參觀烈士陵園、工廠等。
據《紅色華潤》一書稱,1952年,華潤公司由“黨產”變為“國產”,由國務院外貿部管。這次機構改革,對華潤的管理層也進行了大調整,原來的管理層包括董事長錢之光、總經理楊琳等總計41人,都被調回大陸,參與經濟建設。
該次機構改革后,華潤公司的正式員工共計252人。大合並之后,華潤旗下保留下來的公司主要有:華夏公司、五豐行、德信行、寶元通。
1956年,華潤成為了我國進出口商品業務的“總代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
宋林打破48年空降一把手慣例
1960年底,中央派丁克堅空降華潤擔任一把手。此后的48年中,華潤的一把手均為“空降兵”。直到2008年,宋林打破了這一慣例。
在干部管理上,據1954年華潤公司的一份報告建議:“干部盡量內外交流,適當時間對調一批,對加強政治、政策學習與了解海外情況均有好處。”
該報告分析:華潤公司干部的長處是熟悉國際市場,專業水平高,但政策水平低﹔國內干部政策水平高,但對業務不熟悉,不了解海外市場。
當時的解決方法是“內外交流”。
此后的幾十年,華潤的干部與外貿部、各進出口總公司、分公司的干部相互調換。這項制度甚至一度持續到現在。
1960年底,中央派丁克堅空降華潤擔任一把手。此前,丁是外貿部機關黨委書記。這是中央第一次空降一把手至華潤,也開啟了此后長達48年,由中央空降一把手至華潤的慣例。例如朱友蘭、陳新華等,都有在外貿部(或商務部)的工作經歷。直到2008年,宋林這個從實習生干起的“內部人士”擔任華潤董事長,“外部空降”的慣例才被打破。
由於當時港英政府規定,在香港住滿7年就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為了不轉變身份,當時規定,華潤干部都要輪換,這樣一來,內派干部沒有長期的。
據華潤公司內部記載,這種頻繁的干部輪換制度嚴重影響了業務的發展。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直到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才發生改變。
“輪換制”終結,宋林逐步上位
在干部隊伍建設上,華潤在給外貿部的方案中提出:擬逐步改變目前派干部的方法。
1978年改革開放后,對華潤的沖擊最大。
1978年8月,中央要求廣東省率先從外貿系統分離,開始自辦進出口,兩年后,廣東省成立負責進出口公司——粵海公司。
1980年11月,28個省市的代表召開會議,其中,17個省市宣布外貿脫鉤,自己對外,自負盈虧。受此沖擊,以前靠國家計劃提供貨源的華潤,出口貨源斷了。
華潤開始謀求轉型,派人到大陸,主動與各省市、企業聯系,尋找貨源。此時,中央給華潤的任務也變了。1980年12月,外貿部副部長賈石在會見時任華潤負責人時提出,華潤的任務是:起商務參贊作用,管理協調,咨詢服務﹔賺錢,做買賣,下屬各公司要自負盈虧。
在更早的1977年的下半年,華潤就開始醞釀擴大實業投資,辦工廠和養殖場。
1979年,華潤開始涉足房地產,和李嘉誠等合作開發天水圍地產項目。華潤公司還與香港科苑公司合資創辦華科公司,生產集成電路等產品。
華潤一步一步由一個貿易代理公司向實業化邁進。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是華潤擴張的開始:此后四年,華潤新開公司52個,其中獨資29個,合資23個。
在公司業務轉變的同時,華潤也在尋求干部管理制度的改變和突破。
整頓業務的同時,時任華潤董事長張建華也開始注重培養自己的管理人員。華潤培養了一批香港當地員工,提拔為中層干部,但是此時華潤還是以內派干部為主,而這些干部依舊是要輪換的,穩定性無法保障。
1981年,華潤將《華潤公司體制改革方案》上報外貿部,尋求成立集團、企業化。次年1月,外貿部“同意華潤公司改為有限公司,成立董事會”。
在業務改制上,華潤提出,由“代理關系”向“買賣關系”轉變,走向市場﹔可以以外商身份回大陸投資﹔建立干部隊伍。
在干部隊伍建設上,華潤在給外貿部的方案中提出: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擬逐步改變目前派干部的方法。今后華潤集團作為一個企業,要求列入國家培訓計劃,請內地院校每年培養30至50名大學生……干部隊伍要保持相對穩定,不斷提高素質。現在港的內派隊伍凡條件適合繼續工作的,暫不輪換。
這些意見獲得了外貿部的同意,這也開創了華潤新的干部管理體系。
干部培養方式改革兩年后,1985年,當時剛大學畢業的宋林進入華潤,並在30年間由實習生,沒有“被輪換”的、一步一步的升遷,成為集團董事長。
1983年9月23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時任經貿部副部長賈石兼任集團董事長。時任總經理張建華在記者招待會上說:“若以一美元兌換5港元計算,華潤現在的資產約值24億港元。”
自此,華潤真正走向現代化經營模式,管理模式也向現代企業轉變,也為此后長達20多年的華潤多元化擴張,成為“並購之王”埋下了伏筆。
■ 觀察
華潤發展戰略或生變
宋林熱衷並購,被舉報也是因為並購,傅育寧是否會延續這種擴張模式還是未知
得益於快速並購擴張發展模式,華潤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資產過萬億的商業帝國。王文志舉報宋林,起因正是一樁涉資百億的收購案。宋林被查及被免職后,華潤原有的發展戰略是否會出現改變?外界不禁對此產生疑問。
快速並購擴張帶來管理難題
在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華潤旗下的企業數目迅速增加,業務也越來越龐雜。截至目前,華潤旗下企業數目達到2300家,業務橫跨7大領域。這種快速擴張也給華潤帶來了不少問題。
多元化過程中,華潤的企業管理矛盾也不斷顯現:對下屬子公司的管理不力﹔集團對實業和貿易的未來發展方法沒有明確的規劃﹔財務管理分散、核心業務不穩等現象嚴重。
1999年,華潤提出以強化管理為基本出發點的6S集團公司管理體系,這個管理體系由6部分組成:利潤中心編碼制度、報表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業務評價體系、審計體系、經理人考核體系。
2000年1月,華潤開始實行6S體系。
首先將華潤及子公司按管理會計原則劃分為多個業務相對統一的利潤中心,即一級利潤中心,每個一級利潤中心再劃分為更小的分支利潤中心,即二級利潤中心,逐一編碼。
2004年時,華潤有25個一級利潤中心。資料顯示,目前該數據已變為17。
在利潤中心分類的基礎上,推行預算管理,將經營目標落實到每個利潤中心,並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每個責任人每個月的經營目標上。
集團總部主要管戰略、管一級利潤中心一把手及班子成員的組成、管財務和考核預算。利潤中心作為企業經營者,享有在授權范圍內開展業務活動所需要的一切經營管理權。
集團對每個利潤中心的負責人,每年進行一次績效考核,並兌現獎懲,實現考核上崗制,華潤也建立了職業經理人考核制度。身為副部級官員的董事長宋林,也經常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自稱。
華潤也建立了經理人培訓體系。2012年6月,華潤成立了華潤大學,加強企業的人才培養,為華潤“培養擁有跨行業視野的專業化管理人才”。
據華潤集團官網4月26日消息,4月10日,“華潤之道”卓越經理人培訓班第五期在華潤大學白洋澱校區舉行開學典禮。
新掌門給“並購擴張”帶來變數
根據華潤的“十二五”發展戰略,將在充分發揮多元化企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營業額過千億、經營利潤過百億的戰略業務單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集團整體銷售額7000億,經營利潤1000億,總資產1萬億的目標,打入世界500強的前250位。
此前,宋林就向外界釋放“華潤集團未來會整體上市”的信號。
不過,隨著宋林被查和被免職,原招商局董事長傅育寧空降華潤集團,為華潤集團未來的發展帶來了諸多變數。
宋林曾稱:“並購是華潤的一種(增長)方式。”
宋林從華潤集團內部一步步升職,親身經歷了華潤近20年的並購擴張歷史,骨子裡就有並購基因。
此次空降至華潤集團的傅育寧,是否會繼續延續此前的多元化擴張模式,還是一個未知數。
就在宋林被免職后不久,華潤集團另一位高層吳丁,據傳被帶走調查。華潤集團的人事變動或許還會繼續發酵。
華潤發展大事記
1938年
楊琳在香港創立了華潤集團的前身——聯和行。
1948年
華潤公司注冊成立。
1949年4月
廣大華行並於華潤公司,這是華潤歷史上第一次合並。
1949年12月
華潤公司召開第一屆董事會。華潤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
1952年10月
華潤歸外貿部管轄,由“黨產”變為“國產”。
1956年初
確定華潤為大陸進出口商品“總代理”。
1981年
華潤將《華潤公司體制改革方案》上報外貿部,希望成立集團、企業化,並提出改變派遣干部的方法,獲批。
1983年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華潤大廈落成。
1992年
擁有了第一家上市企業華潤創業,由此推動華潤的公司組織形式由國營公司向國有控股、股份多元化的方向轉變。
1995年
華潤投資和其他多元化收益首次超過貿易收益,標志著華潤由貿易公司發展為多元化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2003年
歸屬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新京報記者朱星、 尹聰 實習生張晨北京報道
(責編:肖靜陽)
華潤水泥 國資委網站 帝國 華潤萬家 維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