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10 15:2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啟了她的第七次訪華之旅。8日,她在清華大學參觀時,默克爾被問及德國和日本對二戰歷史的不同態度,她表示,二戰后德國進行了痛苦的反思,但是這個正視歷史的過程是對的,不重蹈歷史覆轍很重要。
其實,就在默克爾成功連任前,她還特意到集中營參觀,被外界普遍視為正視歷史的正確舉動。而早在1970年12月7日,前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就曾在波蘭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此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令世界動容。而40年后,同為戰敗國的日本卻還沉浸在帝國的夢魘裡不肯自拔,費盡心機為解禁集體自衛權扣上毫不搭嘎的“和平帽子”。
這不禁讓人想起央視報道的一則去年八月份在日本發生的一件事。一位德國游客在日本議員發表完參拜靖國神社的感言后向其發起質問——如果是在德國,這樣的行為是違反憲法的,將會被逮捕,你怎麼看。結果,這一問引發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圍攻,並遭到了日本警察的盤問和拉扯。
一個對罪行遮遮掩掩,一個卻迅速走出陰影並因此受到贊譽。俗語曰:“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錯了,就敢於面對,這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氣魄。而那些遮遮掩掩的態度,隻能遭到世人的唾棄和鄙視,不以事實為主,憑空捏造的歷史終究站不住腳,立不住根。越遮掩,越扭曲,事實的光芒就越明顯,傳播就越廣泛。歷史証明,事實永遠不會埋沒在捏造和虛假中,坑蒙拐騙是小人之心,永遠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那麼,德國人這種嚴謹客觀的歷史觀僅僅是出於與生俱來的民族性麼?我們知道,歷史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國人也不例外,其歷史觀的形成也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19世紀末,一批新康德主義學派的歷史學家就力圖將德國式的君主立憲制視作有別於英美議會民主制與俄國君主專制的“第三條道路”。一戰前夕,民族主義者恩斯特·特羅奇曾發表這樣的演講:“我希望看到,我們整個充滿博學與藝術氣質的精神和洞察力,可以傾注到充滿激情的語言中,這種語言作為德意志價值觀的標志送給出發的民族縱隊”。戰爭被理解成“文化斗爭”。這種思想最后便形成了“德意志獨特道路”歷史觀。
在這種“獨特道路”歷史觀下,德國發動了一戰。而在一戰之后的魏瑪共和國也成為了眾矢之的。民主的價值觀不被認可,反共和國的力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並最終在1933年將希特勒送上了權力的寶座。
德國 歷史觀 二戰 日本 大國 自衛權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