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5日13:33 来源:深圳商报 手机看新闻
《昼信基督夜信佛》的策划编辑章德宁,是史铁生30年的老友。三年前她从《北京文学》执行主编的位置上退休后,来到十月文艺出版社,这本遗作经她的手策划出版,有一层特别的意义。“我本来有可能成为他的处女作责编,最后却出版了他的遗作。”章德宁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差一点帮他发表处女作
“1978年,友人带我到他家,那是我第一次见铁生。”章德宁还记得,史铁生坐在一架简易轮椅上,形容清瘦,一头浓密黑发,目光透澈亲切,谈笑风生中,真切感受到他的早慧、旷达、坚韧和稍纵即逝得几难觉察的感伤。交谈间,章德宁看见史铁生写在旧式硬壳笔记本上的小说《之死》。得到同意,将笔记本带回家中细细翻看。“这是铁生最初的作品。那时,我是《北京文学》杂志小说组的年轻编辑,为了送审,我将小说认真誊抄在稿纸上,最后却未获通过。几个月后,该作更名为《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发表在另一家文学杂志上。”
不久,章德宁又要来史铁生新写的小说《午餐半小时》,“那是他早期很重要的一篇代表作,不过寥寥数笔,便把主人公勾勒得入木三分;洞察历史的幽微与深邃俱在对于底层人物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的精湛刻画里,至今堪称经典。”十分遗憾,送审又是不顺,“认为小说调子太灰的意见终占上风,毕竟那是一个文学和思想尚在逐渐开放的时代。”
“铁生依然没有怨意,一如既往地亲切、宽厚;反倒是我,比他不能承受退稿,很长时间,再也没有勇气向他约稿。但是,我仍然经常去看他。那个独门小院,是我心中的挂念所在。”章德宁回忆说,很多朋友亲见史铁生生存的种种艰窘,不免担心他的未来。“我有时愚直,一次,不知怎么和他议起生死。他坦然告我,不止一次有过自杀经历,既然老天爷没让死成,说明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剩下就是怎样活了。”在她看来,史铁生一直以罕见的坚韧活着,“在高贵人格、自由心灵意义上,越来越多的生命善于死亡,他却以中国式的生命,活出了尊严、纯粹和意义,活出了人类精神价值的极限”。
“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铁生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希米也是。”谈起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章德宁不胜唏嘘。
很多人都说,没有陈希米就不会有后来的史铁生。婚姻二十年,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她不仅日夜照料他,还帮他去了许多他原本去不了的地方,并用自己编辑出版的书,各处买来的书,用自己的讲述,帮史铁生撷取了这个世界最新鲜、最本质的信息。是她的爱,支撑着史铁生。
“第一次见到希米,我惊叹不已,这是上帝派来天使与他相知相许。这是对铁生苦难经历的最大补偿。她眼神纯净,气质高雅,性格乐观、豁达。我立刻就喜欢她了。我们成了彼此信赖的朋友。”章德宁告诉记者,在陈希米之前,不止一个身体健康的女性喜欢史铁生,他有过情感挣扎,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他拒绝同情,厌恶怜悯。一次,铁生谈起有人帮助残疾者,只是出于怜悯,却缺乏平等的尊重,这是最不能接受的。当时,他愤愤然的样子,一反平日的温和。在我记忆里,这是仅有的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