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王立群:对得起观众和历史【3】

2012年10月12日16:34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讲史要有责任感

记:历史类讲坛节目怎样才能让观众满意?

王:要让观众满意就必须对得起观众,要做好两点:讲什么和怎么讲。 “百家讲坛”是一个普及学术的节目,观众不是专业学者,所以我尽可能地讲得通俗。但我本身是一名学者,必须让节目有含金量。在内容上,每个历史人物一生都做过许多事,这就需要我来进行筛选。而且我在讲人物时除了会加入一些我的个人色彩外,还会综合多位研究者的观点,尽量让我讲述的内容能代表宋史研究界大多数学者的评价和观点。而“怎么讲”,就是要把专业的历史知识转换成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比如我的节目中有一集叫《万事俱备》,讲的是宋太祖平南唐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写完讲演稿之后,我就觉得这集很难讲,因为宋太祖做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我琢磨了一个多礼拜才想到怎么讲——就把宋太祖做的所有事情概括为四个“什么”:他做什么、有什么、怕什么和缺什么。这样观众容易懂,一听就记住了,记得住他们就愿意看。

记:你对目前众多的历史文化产品怎么看?

王:我把历史分为四个形态: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和人们接受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一瞬即逝,不可重复。如今史学界流传下来的许多资料文献大多属于记录的历史,它们都非常专业,一般人难以看懂。传播的历史是指历史读物、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它们被人们广泛接受后,就会让人们形成自己所接受的历史。传播中的历史起到的作用最大,因为它能直接影响普通百姓对历史的认知。但现在许多历史类文化产品的质量我实在不敢恭维。比如一些历史普及读本,整本书中找不到一处引用历史文献的地方,全是作者自己创造,读来让人难以信服。而许多电影、电视剧更是一味追求票房,缺少了历史的严谨性。所以说现在的历史类文化产品充满了娱乐性,与其说普及历史,还不如说是消费历史,很容易误导读者。但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电视电影、游戏、小说等了解历史,结果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所以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行正确的历史传播,传播历史既要对得起百姓也要对得起历史。这是每个从事历史研究者的责任,也是我在“百家讲坛”上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原因之一。许光耀

(责编: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