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文化体制改革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近10年来,给我思想冲击最大的观念就是,一个文化企业不仅要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还要成为一个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文化贡献和市场价值有机结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化企业。”——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党组副书记谭跃
文化产业:从拒之门外到主动拥抱
十几年前,吉林漫画家金城怀揣打造一个动漫王国的梦想去工商局登记注册漫画公司,没想到竟被拒之门外,理由是企业注册门类里没有这样的公司。金城说:“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文化可以作为产业来发展。”直到2000年,随着“文化产业”一词被写进中央的正式文件,创办文化企业的热潮席卷全国,金城才梦想成真,于2002年创办了《漫友》。
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只是发生在过去10年里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凸显了中国文化发展理念的巨大变迁。从12年前中央文献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到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2010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0余年间,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自发到自觉,显示出惊人的活力和美好的前景。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数字,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其中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正在推动中国向世界出版大国、影视大国、动漫大国、演出大国迈进: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增加值突破1.46万亿、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动漫产业突破470亿元、演出155万场、观看演出的观众7.4亿人次。
十八大代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党组副书记谭跃说:“作为一名文化体制改革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近10年来,给我思想冲击最大的观念就是,一个文化企业一定要顺应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潮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不仅要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还要成为一个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文化贡献和市场价值有机结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化企业。”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十八大代表、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的认同,于殿利说:“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转企改制有直接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文化产业又叫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文化产业就失去了根本。因此,我认为最近10年里,就文化发展理念而言,影响最深刻、最深远的莫过于‘转企改制’。这的确体现了国家新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