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聚焦十八大>>十八大寄语

文化界里看文化  

从“卧虎藏龙”到“龙腾虎跃” 中国自觉推动文化发展【4】

2012年11月02日14: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张  贺    字号:

 

“老百姓这么爱看《渴望》,不就是因为它演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吗?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就会赢回观众!”——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

 

文化为民:让艺术的脉搏贴紧人民的心跳

1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大潮汹涌,文化理念的变革日新月异,但变化的是体制机制、是形势环境,不变的是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一理念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经历了消费观念的变迁,越发显示出宝贵的价值。

对于十八大代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而言,过去10年里话剧这门艺术戏剧般的境遇使他对于“人民艺术剧院”中的“人民”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1993年宋国锋接任辽宁人艺院长一职时,正是话剧从80年代的鼎盛期骤然跌落的开始。随着电视机和VCD的普及,所有舞台艺术甚至连电影在内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衰落期。“一个总的感觉就是观众越来越少。”宋国锋说,有一年剧院排演的一部反映金融改革的新戏《银行家》,台下只来了7位观众。

当时正值电视剧《渴望》播出,那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给了宋国锋巨大的启发。“老百姓这么爱看《渴望》,不就是因为它演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吗?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就会赢回观众!”

随后的日子里,辽宁人艺相继推出了《凌河影人》、《矸子山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父亲》等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好戏不愁没人看,观众又重新回到了久违的剧场。这些剧最少的也演出了200多场,其中《父亲》这部反映国企改革下岗职工的话剧已经演出555场,成为辽宁人艺的保留剧目。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名字里有‘人民’二字,我们的创作不管什么题材,始终把人民性放在第一位。”宋国锋说,“这听起来像套话,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体会。创作如果离开了人民,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于“人民”二字,十八大代表、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的体会同样深刻。20余年里,他用孱弱的肩膀挑着沉重的电影放映机走遍了周边乡镇1000多个村寨,放映1.1万多场次电影,观众达250万余人次。马恭志说,十几年前,周边乡村的农民只能在过节的时候看上电影,每年最多三四次。但随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现在每个村都能保证每个月看上一场电影。

事实上,近10年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力度最大的10年。主要面向农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如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加速推进,目前已经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正在向自然村延伸。

 

 

分享到:

(责编:赵鸣飞)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