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代表和专家指出,短短18个字透露出中央推进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全面审查和监督国家财政的重要信号,看紧国家“钱袋子”的背后是对每一位纳税人的郑重承诺。 |
全口径审查监督是对政府理财的一场革命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和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新要求,对财政工作来说是一场革命,将推动政府理财思路的转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十八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史耀斌对记者说。
面对越做越大的财政“蛋糕”,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从2011年起,我国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目前尚在修改的预算法草案也明确提出,我国的预算是一个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四本预算在内的复式预算体系,强调了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强,如纳入预算管理资金还没有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即使是纳入预算管理的,也未必都能按照制度办事。
十八大代表、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直言,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决算还未能覆盖所有政府收支,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转移支付分配还不尽合理。
全口径审查监督亟待多方共同推进
当前国际经济深陷低迷,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放缓,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凸显政府收支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人大对政府收支的审查监督,并推进政府理财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专家认为,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亟须多方共同努力。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预算法修订工作,为推进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确保政府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公众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人大的监管力度,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职能,提高立法机关行使预算权的能力,加强对立项的管理,勇于行使否决权。”刘桓说。
高培勇指出,审计部门应通过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重点关注财政预算不够细化、个别部门挤占挪用预算资金、工程项目违规招投标等老大难问题,以及政府预算未能覆盖全部收支、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惠民政策目标完成率低等新问题。
“对财政部门而言,要按照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大财政监督和信息公开工作力度,让百姓清楚财政的钱花在哪里,有没有效益。”史耀斌说。
对此,十八大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也指出,做大财政“蛋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财政资金这块“蛋糕”吃好、分好和管好。“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对政府的‘三公’经费加强监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