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贞昌昨天(21日)宣布成立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很多“谜底”也因此完全揭开。但关于“中国事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名称,以及人选、架构等,与此前舆论的猜测、分析,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其间的情势是如何演变,而最终得出不一样结果的? |
按照民进党的公开说法,即民进党秘书长林锡耀昨天在记者会上的说法,之所以不让谢长廷来主掌,是因为谢在两岸政策上 “早有定见”,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当召集的人自己已有明确定见与主张,要整合大家的意见,其他委员恐认为难以整合”。而党主席苏贞昌是希望委员会发挥整合各种意见的功能,为此 “要自己‘潦下去’,担待这个责任”。而且还说,对于苏贞昌这个决定,谢长廷也表示支持。董立文也说,“事实证明,谢长廷的两岸主张在党内有不同看法,若让他来当主委,无法让这个委员会达到预期的功能。”
但周志杰说,这根本是 “苏谢权斗”的结果。谢长廷在两岸关系上的论述,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勾勒出一条中间而理性的活路,苏对此有所忌惮,他不能让谢长廷来主导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如果选择谢,就相当于苏贞昌以党主席的身份在为谢的两岸论述 “背书”,这于苏贞昌是不可能的。吴育升也赞同这种看法,认为“苏贞昌大权一把抓,是不愿意分权给谢长廷等其他党内大佬的”。
解谜4 架构:为何不设“主委”,只设7-9个委员?
“中国事务委员会”功能为何?该有怎样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