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1942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远东指挥中心、战时首都的重庆经历了什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70年之后的这个冬天,温故重庆1942。 |
飞行员在跳伞塔训练后 即赴战场与日机奋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经过淞沪作战、武汉会战的厮杀后,损失惨重。1940年,中国空军飞机只剩下100余架,而驻守重庆的空军仅占1/4,防空力量极其薄弱。在重庆组建跳伞队伍,加强空军建设十分紧迫。
1942年4月4日,重庆两路口大田湾,由中国滑翔总会建的我国第一座跳伞塔正式投入使用。当日,国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开塔典礼。
该跳伞塔投资50万元法币,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圆锥形。塔通高38米,实际跳距28米,地平至钢臂处35米,顶部直径1.52米,底部直径3.35米,下部周长13米。三个跳伞钢架向外张开时,像钢铁巨人,拥抱蓝天,十分壮观。在当时,该跳伞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与世界各国之跳伞塔相媲美,也是当时亚洲第一流的跳伞塔。
落成典礼于下午3时举行,到会的有白崇禧、张治中、谷正纲、于右任等500余人。
中国滑翔总会副会长陈立夫致词后,于右任开启塔门,回首挥臂高呼:“塔门已经开了,请全国青年上去吧!”
在群情振奋、掌声雷动中,陈立夫率先进入塔内,登上顶端平台;首批上塔人员从上面扔下许多木制滑翔机模型,以及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降落伞;滑翔总会干事郝更生首先进行跳伞表演,由于狂风骤起,原定的少年专场跳伞表演等项目只好取消,但大会组织者决定,三天之内,全市市民均可免费上塔参观和尝试跳伞。
为庆祝跳伞塔落成,陈立夫还亲自撰写了《陪都跳伞塔记》一文,命人镌刻于石碑上,竖立于塔下。
抗战时期,许多飞行员在这里通过训练后,直接赴机场登上战机与日机浴血奋战,并就此血洒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