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0日,86岁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永远告别了他深情依恋的生活、情寄一生的话剧舞台。 |
透过电话,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为这位老友的离去惋惜慨叹。二人相识在1946年,1992年最后一次合作演出《茶馆》。那场开幕前的对话,蓝天野依然历历在目——“他说,我今晚要出毛病,跟你的那段戏,你注意点,看我不成了,你就设法隔过去。”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于是之就患病长治难愈,嘴总是不由自主地、像嚼口香糖一样动着。这对以说话为生命的于是之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令于是之近几年只能卧病在床,直至辞世。
做演员
“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也许是出身贫寒,这让于是之一辈子都珍惜和爱护演员这份“真挚的严肃的事业”。刻苦勤奋,是他留与相识的人们最鲜明的印象。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是1958年《茶馆》首演后,老舍手书相赠的字。在于是之的艺术生涯中,《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奠定了他的舞台地位。之后,在《关汉卿》、《雷雨》、《洋麻将》等话剧中,于是之又塑造了一系列角色,终于将自己推向了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哪怕是演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那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他念叨角色、念叨台词。”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直至今日,人们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于是之对演员这份职业的尊重和自豪,已经不仅仅表现在舞台上、寄托在角色里。他15岁辍学,在“一当二押三卖”的日子里,靠朋友的帮助,进入辅仁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以及讲授“汉学”和“法语”的夜校。他格外注重演员自身的修养,认为这是表演最根本性的问题。
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曾说:“于是之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话剧演员学习——注重生活与重视修养。依靠这两点能冲破一般化、概念化的表演恶习,在舞台上创造出有血有肉的生命来。”而于是之的难得,在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看来,则是实现了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统一。“假如不了解于是之,很多人会把他看作了不起的演员,我结识他之后则相信,他所以能独步剧坛,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还具有极大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