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6日,他受《人民日报》之邀,给20年后的自己写信。结尾处他写道:“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亲爱的,二十年后这封信我希望你能有幸收到。”如今,这封信只能寄往天堂,携上文学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思念与敬意。 |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诗人雷抒雁的辞世,让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唏嘘不已。
2月14日凌晨1点31分,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因病医治无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1月16日,他受《人民日报》之邀,给20年后的自己写信。结尾处他写道:“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亲爱的,二十年后这封信我希望你能有幸收到。”如今,这封信只能寄往天堂,携上文学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思念与敬意。
“钟的名字叫声音”,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西北大学教授张孝评是雷抒雁的大学同学,“上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他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张孝评认为,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李炳银认为,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钟在,就会有声音;诗在,就会有吟诵。雷抒雁将永远活在中国的诗歌里。”
在李炳银看来,“雷抒雁”已经是一个独特的名字符号,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李炳银总结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