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2013全国两会>>每日一比>>国内媒体

【环球时报】换届的大会,也必将是改革的大会

2013年03月05日08:34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全国人大会议今天开幕,中国领导人的交接班将在未来几天完成,一批高层新领导人的出现和“大部制”改革构成这次大会的两大直接看点。此外从国内到国外,舆论将高度关注两会期间与改革相关的各种信号。中国社会普遍希望本届两会开成“改革的大会”。

  或许是有关人事的议论在中国媒体上不太容易展开,舆论的焦点进一步集中到了改革的话题上。中国社会对改革的热切期待形成近年来新的高潮,如何将这些期待转化成推进改革的资源,使它们尽可能少地退化成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将考验执政党驾驭改革复杂局面的能力。

  十八大至今过去了一百多天,新领导层对改革决心的表述以及对实际改革的推动可以说都走到了舆论的前面。仅仅转变作风这一项,其涉及面之广和推进程度之深都是之前舆论没有料到的,这也燃起了公众对国家改革将会加快开展的进一步期待。

  中国高层的改革决心同社会广大基层的改革愿望形成大的契合,这绝对是中国发展的正信号。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着,社会进步也在全面铺开,我们却又常常能够感到社会变革过程的艰难,甚至风险,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大的原因是社会多元化进程在同步加速,而这个国家现实政治适应它的任务很重。多元化带来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分化,调整、理顺这种利益关系本身成为改革的巨大内容。这比中国早期以创造财富为主要方向的经济改革多了大量敏感的因素。从宏观上说,尽管有“公平正义”作为实现目标的尺度,但围绕利益调整的改革几乎不可能做得“皆大欢喜”。

  “搞活”、“放开”等等曾是中国早期改革的主要口号,“公平正义”要比它们复杂得多。改革前中国就曾比现在“公平”不少,但那种近乎平均主义的“公平”被我们最终放弃了。我们需要在实现社会高速发展和多元化基础上追求更高意义的公平。这种公平并无人类社会治理的完整经验,一些所谓的“现成经验”其实都是碎片。

  随着舆论的不断开放,对改革终极目标的看法也不再像早期那样容易维持一致性。要求把改革带向中国宪法之外的声音如今不仅可以听到,而且它们在努力扩大阵地。如何应对这些声音和其背后的力量中国同样缺少经验。对是否应向这样的应对投入力量,主流社会内部也众说纷纭。

  中国急需在反腐败等领域有实质性突破,急需对国企的垄断等热点问题加以解决,从事这一切已经挺难了,但推动这些事情的力量又是复杂的,各界的政治倾向和具体目标之间有很大距离,因而合作并不稳固。

  党必须掌握改革过程的领导权,但领导方式需要不断现代化,形成对中国实际问题丝丝入扣的针对性。这大概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个党长期执政,领导国家波澜壮阔的建设和改革,包括围绕人权等种种社会观念的更新,直到政治民主的逐渐完善,这既是领导的过程,也是人类崭新政治文明的创造过程。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伟大实践任重道远。

  大会发言人傅莹昨天说,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推进改革的国家很少见。这是看遍世界的实事求是总结。然而要让全社会认同这一点,并对此打出高分,则是另一回事。这需要中国改革的继续,需要最新改革同舆论期待的良性互动,需要社会围绕改革性质、目标乃至路径一系列共识的不断打造。▲

分享到:

(责编:王栋)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