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关心,此次地震破坏性有多大?是否意味着进入地震高发期?与汶川地震是何关系?下面就地震情况分析及防范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地震的更深入了解和应对地震时应有的行动、态度。 |
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资料图)
2.雅安地震引发诸多思考
雅安地震引发地震预测思考:如何跑到地震前头?
据王暾介绍,中国地震系统的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预警时间短暂(1~5秒)可以就地紧急防灾、做好心理准备,预警时间较长(10~20秒),可以进行人员的疏散,并尽快关闭城市供电、燃气、化工设施,手术室等,启动应急措施。
防震专家:推广地震预警系统不能再等了
王暾详解:“此次震源深度13千米。从地下震源发出地震波开始,我们的监控台站监控到地震波,立刻向雅安地震局的服务器发出信息,再传导到研究所的终端服务器,电脑进行分析之后,向已沟通的平台直接发出预警。”
芦山地震:预警进步 预报纠结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遭遇7级大地震,再次让中国和四川进入全民抗震救灾进行时。对于地震为何会在与汶川相邻的芦山再次发生,专业人员在探讨原因的同时,公众也在追问原因,并且直逼地震预防的核心问题:地震能否预报和预警。
防灾知识“打架”背后的素养之忧
四川雅安地震,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大地震的恐惧,很多人在为灾区焦虑的同时,也忍不住担心:如果自己和家人遇到此类情况,应该怎么办?因为有了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工具,我们能够更便捷地找到防灾避险的知识。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微博和媒体上的知识“打架”现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