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一家大型券商的从业者对腾讯财经表示,金融机构普遍对彭博终端存在依赖,虽然也清楚客户端有潜在的威胁,目前这一工具的替代性较差,只能暂时隐忍。 |
令人恐慌的商业模式
在各国央行发起质询的同时,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自身信息安危。5月16日,摩根大通致信彭博,要求它提供2008年以来使用彭博终端查询自己用户的所有员工登录信息,执行每一次查询的员工职位,要求确认不再进行任何不适当的查询。
但腾讯财经从摩根大通驻中国内地代表处获悉,摩根大通并没有撤换彭博客户端的计划。
5月14到5月15日,腾讯财经咨询多家国际投行、基金公司、券商,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会弃用彭博终端。
中国一家大型券商的从业者对腾讯财经表示,金融机构普遍对彭博终端存在依赖,虽然也清楚客户端有潜在的威胁,目前这一工具的替代性较差,只能暂时隐忍。
这位券商从业者认为,类似彭博终端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隐患。目前彭博通过新闻团队获取对市场有影响的信息,信息再通过终端提供给订阅客户,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汤森路透、国内的大智慧通讯社也在采有相同的模式。
然而,当通过终端收集客户(金融机构)的数据之后,是否会利用这些数据,来做新闻报道,甚至透露给竞争对手,并不得而知,而这一环节也难以监督。
目前更令金融机构担心的是,此类看似是合作伙伴的金融资讯商,不仅可能是泄露私密商业信息的中介,甚至还会直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据报道,近年彭博盈利的新模式包括,推出交易股票、债券的金融产品,客户订阅客户端后,彭博还会收取一部分经纪费用。目前彭博从事的这类经纪业务,已经开始被华尔街所警惕。
对于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的问询和质疑,彭博中国区没有正面回复,他们仅将总部的声明翻译成中文发给中国媒体:“关于此事,我们正在与我们的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
上述券商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相比金融机构,她更关心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最终会采取什么措施,“信息命脉被捏在美国人手里,这滋味并不好受。”(腾讯财经 闫铮 刘中盛 发自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