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一家大型券商的从业者对腾讯财经表示,金融机构普遍对彭博终端存在依赖,虽然也清楚客户端有潜在的威胁,目前这一工具的替代性较差,只能暂时隐忍。 |
当各国央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发现自己在彭博公司面前近于裸体时,这种震惊与愤怒可想而知。
彭博集团窥探丑闻
早前,彭博社一名记者致电高盛,询问该公司一位合伙人长期没有登陆彭博客户端的原因,由此高盛发现,彭博客户终端留有“后门”,彭博通过客户端可以看到客户的各种私密行为,使用者的一举一动都尽在彭博公司掌握之中。随后,高盛将这一情况上报美联储,美联储决定调查官员使用彭博终端的数据信息是否安全,彭博偷窥门因而公诸于众。
令人错愕的是,还没等美联储查出结果,彭博的前员工出来爆料,声称曾查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前财长盖特纳的使用信息。
5月14日,彭博新闻社主编马修·温克勒为偷窥丑闻道歉,称这种做法“不可原谅”,同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仍无法平息客户的怒火。
各国央行担忧,严格保密的金融信息可能已经不再是秘密,于是针对彭博的质询纷至沓来。与各国央行同样感到不安的,还有全球31.5万金融行业从业者,很快以国际投行为首的金融机构也加入了讨伐彭博的行列。
5月15日,中国一家大型券商对腾讯财经表示,彭博由现任美国纽约市长迈克尔·彭博一手创办,他开创了金融数据提供商兼营媒体的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对客户来说,天然存在着信息风险问题。一边是对客户无所不知的金融客户端,另一边是“希望无所不知”的媒体,加在一起,这对彭博的客户来说可能是一个灾难。
不过更令这家券商感到绝望的是,目前几乎没有其他客户端可以取代彭博。除了任人宰割与口头谴责,金融机构别无选择。而对各国央行来说,如何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也应该提上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