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4日09:34来源:星岛环球网字号:
摘要:称“新媒体的拓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未来将继续利用好两个‘微平台’” |
延续微博亲民路线,内容选择更加精细
外交本身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如何兼顾服务性和趣味性是一个难点。如何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扩大公众的外交知情权,同时让人更容易接受?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外交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方式。
“外交语言比较正式,怎么转化语言体系,使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熟悉了网民容易接受的语言,注意不讲官话套话,多讲故事,也就是要‘接地气’。‘讲外交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朱晓钟说,在语言风格上,“外交小灵通”微信延续了微博的亲民路线,保持了准确又不失活泼的风格。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大家来交流外交话题。
“在微信与网民互动时,一定要强调可读性。因此,在发布内容上,‘外交小灵通’微信会选取一些轻松活泼的信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做外交知识的普及。在重大消息发布方面,新媒体也与传统发布方式截然不同。现在,在微信平台上,领导人出访到哪个国家,我们便会做一些当地有意思的知识介绍,如旅游、文化、社会信息等,提取当地亮点,提升可读性,同时兼顾服务性与趣味性。”朱晓钟表示。
“在微信平台上,我们依然保持亲民的路线、诙谐的语言风格。微信的公众账号与微博不一样,每天只能发一次。但这种限制反而促使我们在发布内容时会更加往深度发展,内容选择更精细,我们只选择最重要、最想让受众看到的新闻。”朱晓钟表示。
打造全媒体平台,与网友良性互动
“微信用户由于和手机、QQ等用户终端紧密绑定,‘好友’的‘质量’更高,受众更真实可靠,传播也更有效。但微信公众账号的经营,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朱晓钟介绍,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本身不提供任何的推销、宣传功能,只能借助第三方去推广这个账号。“所以,我们通过在网站上发消息,举办开放日、座谈会等公共外交活动推介我们的微信二维码,同时还在微博里大力进行宣传。”
“从创办到现在,在新媒体的使用中,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信息来源有了更多保障、发布手法更加多样、处理与网友关系的经验更加成熟。”朱晓钟表示,微博的公众性、传播性强,微信则侧重互动性、私密性。随着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发展,现在可以实现微博和微信的同时使用,将来用起来肯定会更加便利,所以二者之间并不相互干扰。
“以后还会出现其它的平台,但即使微博没落了,‘外交小灵通’也会继续发展,我们要保证其不管是存在于哪个平台中,牌子都要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在乎的不是平台,而是‘外交小灵通’这个品牌,以及如何借助这个品牌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活动。”朱晓钟充满自信地表示。
“新媒体的拓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两个‘微平台’,通过发布更多的权威信息和深度观点提高影响力,努力把‘外交小灵通’打造成一个全媒体的平台。同时会考虑从线上走到线下,开展更多的活动惠及网友,与网友实现更加积极良性的互动。希望公众进一步了解、理解、支持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朱晓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