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时政

媒体称中国货币存量达百万亿 金融改革被指迟缓【2】

2013年06月24日11:04来源:新京报字号:

摘要:货币政策不再向银行叫苦连天“妥协”,不应单纯对银行业务盲目扩张纠偏,更应着眼于深化金融改革,也就是不再纵容银行业的“野蛮”扩张,而以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在银行间资金紧张之初,市场纷纷呼吁央行尽快降息降准,以再度放松货币信贷政策,来缓解短期流动性的紧缺——重复曾经的“紧缺就刺激”的政策路径。

但是,面对市场呼吁,随之而来的则是“盘活货币存量”的政策基调尘埃落定,央行面对“钱荒”也按兵不动。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自然是不能继续放任货币超发继续恶化,另一方面,银行业过去几年的很多行为,已到了必须控制风险的时候。

接下来,银行应该做好业务收缩,不管是主动地“去杠杆”,还是盘活货币存量,都必须有实质性作为。否则,不主动作为的银行,有可能会不断上演“钱荒”的事情,且货币政策不会施以援手。

而且,就目前的金融风险而言,由于并未出现坏账率的上升,金融市场整体也比较稳定,货币政策也没有必要“妥协”。

货币政策不再向银行叫苦连天“妥协”,不仅仅是在单纯纠偏之前银行业务过快的盲目扩张,更应着眼于深化金融改革,也就是不再纵容银行业的“野蛮”扩张,而以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前,由于银行一旦出现“钱荒”,货币政策会随即放松,导致金融改革往往不能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治理结构、引导资金流向等方面,屡屡遭遇挫折。而推动金融改革,或许也需要先从坚持一种正确的政策开始。

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下,启动金融改革或将是早晚的事情,放在未来5年乃至10年的视野当中,今日货币政策的“不妥协”或将意味深长。

□新京报评论员 倪金节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