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13日09:36|来源:海外网|字号:
读+:有段时间,国内外都在谈论“中国模式”,你认同“中国模式”这个说法吗?
胡锡进:我对“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不太熟悉,不知道具体内涵是什么。但是我直觉“中国模式”缺少一种总结,目前还不是特别成型,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总结,是不是太匆忙了一点。
但中国不是什么,可以清楚说明。首先中国不是苏联,没有走苏联的路。中国也不是美国那一套,但美国的东西我们学得很多。我们与西方的社会差距其实越来越小,全球化的过程,让大家彼此越来越像。中国基层的社会活力已经非常充分,一点都不比别的国家差。
读+:你理想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胡锡进:我希望的理想状态是基层市场化、民主化、自由化,国家保持高度凝聚力。如果没有前者,社会就会死气沉沉。大家都会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但是,如果没有中央的强有力控制,中国会四分五裂。
经历了一个雷雨夜,7日的北京有些阴云,不那么燥热。
53岁的胡锡进准点走进环球时报会议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言谈恳切,脸上略有些疲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担任过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的记者,其间深入战火中的波黑前线,后写成《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2003年又赶赴海湾采访伊拉克战争。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迄今已有8年。
如今在微博的江湖上,他的ID大名鼎鼎,有将近400万粉丝。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体制内微博影响最大的人”。他每一次网络发言,评论跟帖者几乎总是清一色的批评、讽刺、揶揄和谩骂,而赞同附和者寥寥。
批评他的人主要认为他的“辩护”色彩过于浓烈。他反对对现状过分美化,也反对过分丑化,但是批评者恰恰认为他属于他所反对的前者。
他自认与国内激进知识分子的理念差异,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与本报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数保持“娓娓道来”的语气,间或提高一下音量。也许是由于疲惫,他有时会斜靠在椅背上。说到关键处,身子重又坐正。
“我在生活里也发脾气,也会跟人起冲突。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上,我反而从来没动过气。”他认为中国社会现在更需要平心静气讲道理。
7日夜间,记者踏上回武汉的列车,胡锡进在微博上留言:“今天一家外省报纸的两记者为这本书千里迢迢来采访我,问得很尖锐。”
而在三个小时前的会议室里,他握着本报记者的手平静道别:“对你们的报道,我当然放心。”
![]() |
(责编:王昕、俊驰)
个人信息,公安部,嫌犯落网,犯罪活动,源头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