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性撤退” 本土企業悄然崛起【3】

2012年02月07日10:5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外企也要“走轉改”

  盡管仍有相當比例的跨國公司認為,中國市場對其全球戰略至關重要,但如果不能調整在中國的前進步態,類似百思買、美泰、達能和仙霸玩具在中國的調整和撤退,將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翻版。

  經濟學人信息部全球預測中國區主管許思濤認為,跨國公司需要配合其對中國的重視程度,進行結構重組,以此應對本土企業的挑戰。雖然目前跨國公司並未大規模拿出戰略調整方案,但相應的戰略調整確實已經開始啟動了。

  上海一家裝備制造業跨國公司的高管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公司應對中國市場環境變化的措施是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升級低端產品,向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研發生產轉變。事實上,達能乳品中國新聞發言人徐杰在向《中國經濟周刊》証實達能乳業上海公司暫停生產時,也表示其正在集中力量將“碧悠”打造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強勢品牌。

  經濟學人的調查顯示,目前僅有8%的跨國公司,其中國首席執行官在其全球公司總部坐鎮,45%的公司聲稱其中國首席執行官向區域總部匯報。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大型跨國公司表示,它們已經向大中華區派駐了非常高級別的管理人員,旨在改善對中國的了解,加速總部的決策過程。

  另外,出於對東部高額成本壓力的考慮,跨國公司正在試圖轉移它們在中國的產業基地,從東部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在接受經濟學人調查的跨國公司中,有33%的受訪者稱“目前企業正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在這方面大型企業(全球年營收超過50億美元)的情況稍有不同其中45%的企業正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往更偏遠地區轉移的企業也佔了12%。

  於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集團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因為一線城市大型零售商趨於飽和,家樂福一直面臨著客源被分流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面對供應商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

  應對這些壓力,家樂福採取了適應本土化的措施,2010年家樂福舉辦了“晉升到家”活動,有1500多名中國員工得到了晉升。目前,家樂福中國公司99%以上的員工是中國人,95%的店長是中國人,家樂福所有門店銷售的產品99%是中國制造,中國採購,國內經銷。

  聘用本地員工,並非萬全之策。去年底,家樂福剛剛成立不久的下屬機構蔬果茂(SOCOMO),將來自山東棲霞眾益合作社的首批45噸富士蘋果和梨子運往歐洲市場銷售。“蔬果茂”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之后,中國會逐漸成為家樂福在全球的另一個重要蔬果原產地,為其在世界各地的大賣場供應農產品。

  在本土化發展理念中,通過蔬果茂所做的“農民直供”等創新舉措,也許將是家樂福擺脫危機,參與本土競爭的重要布局。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趙磊 ●周洲| 上海報道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