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家電商由此一發而不可收,不但各種西方節日被拿來大作營銷,“雙十一”這種為了促銷打折而專門也被用來創造出來的節日紛紛出現,出現了一種電商“靠節生活”的怪異形態。 |
快遞員正在分揀“雙十一”首批網上訂單運達的快件。預計11月11日開始的一周時間內,快遞員派送快件量比平時增加30%左右。
預計超過5000萬包裹
難完成的后續服務
對於如潮水般涌入的消費者和瘋狂增長的交易額,不但淘寶有些“意料之外”,參與的商家和服務商們也有些措手不及。
“我們已經加班一個月了,現在樂觀的估計也還要再加班一個月。”在杭州一家電商代運營公司上班的李萌(化名)告訴記者,由於服務的多家客戶都參與了“雙十一”促銷,近一個多月公司每天的加班時間已經超過了5個小時,周末公司的客服部和技術部更是全員待命,已經連軸干了近30個小時,但看著直線上升的銷售數據,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雙十一”后,他所在的部門不但要盯著訂單發貨配送的情況,還要做好訂單量、客單價等眾多的數據統計和分析,“以我們現在的人員配置,我覺得一個月內完成都有難度。”他說道。
同樣面臨考驗的還有個別商家的客服人員,“從客戶拿到商品后的一個星期都是退換貨的高峰。”總部位於北京亦庄的一家服裝品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般服裝類的退換貨比例都在5%左右。此次“雙十一”訂單暴漲也意味著退換貨的顧客更多,而退換貨的服務耗時是普通服務的十幾倍,“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們僅有的服務人員絕對不夠用,還要想別的辦法。”他說道。
而擺在快遞公司面前的,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據統計去年“雙十一”52億元的交易金額造就了2200萬個快遞包裹,也讓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全部“爆倉”。而今年僅13個小時,淘寶的交易額就突破了100億元,即使保守估算也將產生超過5000萬個包裹。雖然為了防止“爆倉”,中通等快遞公司從2個月前就開始招聘快遞員、擴充運輸車輛,不少快遞公司更是直接駐守在了熱門的商品企業,但徹底解決問題卻幾乎不可能,“淘寶促銷產生的包裹數是平時的幾百倍、上千倍,但我們的人員、車輛不可能一次也增加這麼多,即使做了准備工作,起到的也僅是緩解作用。”一位國內知名快遞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哪家快遞公司都沒明說,但“雙十一”的包裹“延期”幾乎不可避免。
專家:這個節有點劫
“雙十一”已成電商壓力測試
“‘雙十一’已經不再是一場單純的商業促銷,而是一場所有電商產業鏈必須通過的壓力測試。”電子商務資深人士,艾瑞高級分析師蘇會燕表示,與中國人過年置辦年貨、西方國家聖誕節前是消費高峰一樣,在淘寶等電商企業的炒作下,“雙十一”已經成為了國內網購用戶最為關注和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也成了對電商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壓力考試。
從備貨、營銷到售后、物流,一次“雙十一”就是一次電商資源的極大整合、優化配置的過程,從短期看,可以幫助企業擴大影響,完善流通鏈條﹔從長期看,這樣大規模的、系統性的活動則可以考驗電商的團隊能力,整合內外部資源。但除了這些積極的方面,這場壓力測試也將帶來企業的淘汰,在這場促銷中表現不佳的企業則將迅速“墜落”,實力不佳的電商平台也可能一蹶不振,服務能力不足的下游企業也同樣將面對客戶流失的問題。
記者手記
自造節並非
電商“終南捷徑”
“雙十一”起初只是因為數字“1111”的形象,而被賦予含義,成為了“光棍節”,並在網絡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
因為“光棍節”的文化群體與電商的消費群體之間有一定的重疊,淘寶開辟的“雙十一”促銷宛如神來之筆,在國慶節和聖誕節之間創造出一個消費節日,並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各家電商由此一發而不可收,不但各種西方節日被拿來大作營銷,“雙十一”這種為了促銷打折而專門被用來創造出來的節日也紛紛出現,出現了一種電商“靠節生活”的怪異形態。
拋開“節日消費”光環逐漸暗淡和消費者對於各色節日“審美疲勞”不提,從產業鏈角度上,電商的頻繁促銷也已經給供貨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家電類產品。促銷期間動輒“全網最低”的價格雖然吸引了消費者,但也榨干了供貨廠家的腰包,這個發展並不可持續。電商與其創造出一個個節日來吸引消費者,不如扎扎實實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並與供貨商、服務商形成一條共贏的產業鏈條﹔與其過節打折,不如讓消費者天天都能買到便宜實惠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