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枷鎖的重量終於減輕,擁有難得的自主空間后,獲權的高校卻將面臨用權的抉擇。學術與市場的天平上,本科專業的設置該往哪裡添砝碼?升級與提格的誘惑下,各地高校又該如何抉擇“加減法”? |
閱讀提示
10年前,當7所高校被確定為自主設置本科專業試點時,何時全面放開的懸念已然鋪展。10年后,改革的“靴子”終於落地。在教育部近日頒布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除了國家控制布點專業(62種)和目錄外專業,其余444種目錄內專業的設置均可由高校“自己說了算”。
行政枷鎖的重量終於減輕,擁有難得的自主空間后,獲權的高校卻將面臨用權的抉擇。學術與市場的天平上,本科專業的設置該往哪裡添砝碼?升級與提格的誘惑下,各地高校又該如何抉擇“加減法”?
規定“打折”?
“行政拍板”大行其道,專業新設流程粗糙
一個新專業的生成,要經歷怎樣的流程?
翻開教育部剛出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其中對於高校設置專業的條件、程序等作了詳盡的規定。而參照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試點高校的流程,通常包括院系申報、專家組論証、學術委員會審議、教務部門審核、主管校長或校長辦公會批准等步驟。
不過,紙面規定卻充滿“打折”的可能。“試點的7所大學都是控制本科規模的重點高校,近些年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因此在設置本科專業時十分謹慎。”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坦言,目前開設新專業訴求較多的是二本三本院校,在升本提格、經濟利益或高校政績的刺激下,可能會導致專業設置的盲目和隨意。
2010年,教育部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短短一個多月,申報的新專業總數竟然超過1130個,某所地方高校一次性就申報了10個新專業。從申報材料來看,一些高校對擬開設的新專業既無科學規劃又無足夠師資和相關教學條件,甚至隻將原有專業換了個時髦“馬甲”。
“在不少地方高校,專業設置這個我們看來很重要的問題,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程序和嚴肅的論証,更難有什麼調研和訪談。”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直言不諱,有些高校想辦個新專業,只是教務處長或教學副校長點頭就可以,或者個別領導找幾個人簡單商議一下就直接決定。
之前有教育部官員稱,教育的事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尤其在中國高校“官本位”意識仍然濃厚的背景下,很多人不免擔憂:高校專業設置權放開后,會否因“行政拍板”而導致進一步結構性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