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蘇謝恩怨前世今生>>評論

蘇智囊成員董立文:民進黨兩岸政策和思路

2012年11月26日14:0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摘要:“兩岸關系若套用國台辦主任王毅的話,就是‘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腳步非常快,而民進黨無論態度如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董立文說,民進黨內對兩岸關系的共識蠻高,已經意識到“態度要轉變、做法要調整”,只是,“在調整的速度、做法上的優先次序,還有不同意

民進黨內關於兩岸政策的爭論還在持續中。

此前,我們採訪了謝長廷子弟兵趙天麟、蔡英文嫡系人馬羅致政、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他們從各自角度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進行了解讀。那蘇系陣營又有怎樣的觀點?

近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蘇貞昌兩岸政策的智囊成員董立文接受了導報記者的獨家電話專訪。

“兩岸關系若套用國台辦主任王毅的話,就是‘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腳步非常快,而民進黨無論態度如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董立文說,民進黨內對兩岸關系的共識蠻高,已經意識到“態度要轉變、做法要調整”,只是,“在調整的速度、做法上的優先次序,還有不同意見,還要時間去整合和凝聚共識”。

關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變化

“調整和改變成為共識,但調整速度和次序存分歧”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您擔任過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這個部門一度被裁撤,如今又恢復,對此您有怎樣的看法?

董立文(以下簡稱“董”):其實,在2008年政黨輪替后,民進黨內就有恢復的呼聲,而且是時任主席蔡英文的主張。不過當時民進黨面臨政黨縮編,還有負債,因而沒有積極推動恢復。所以2012年蘇貞昌競選主席時,就當做政見提出來,並迅速恢復。

記:這反映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怎樣的變化?

董:事實很明顯,在馬英九執政以后,兩岸關系若套用國台辦主任王毅的話,就是“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腳步非常快,成為台灣重要的議題。而民進黨面對兩岸關系迅速而復雜的變化,無論態度如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急需一個專門的部門來專責研究兩岸問題。面對這樣的客觀狀況,“中國事務部”需要恢復,也是民進黨內的共識。

記:以您長期的研究與觀察,您覺得民進黨內對於兩岸關系的處理,主流意見是什麼?

董:現在民進黨內對兩岸關系的看法其實共識蠻高的,無論蔡英文還是蘇貞昌的主張,重疊性很高。簡單地說,就是大家認為民進黨在兩岸關系上 “態度要轉變、做法要調整”。民進黨恢復了 “中國事務部”,舉行了一連串兩岸政策的研討會。在實際政策上,也不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會提出具體想法,例如,陸資赴台、陸生健保,我們都提出自己的政策版本。從這些可以看到,態度和做法都在轉變。

記:那您覺得現在困境在哪裡?

董:我想,一方面的困境,是這種交流必須是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互動的,彼此都應該調整。雙方距離在接近,但還沒有交集。當然,這也不急,立場南轅北轍沒有關系,隻要態度一致,總有交集的一天。還有另一困境,就是台灣內部政黨的斗爭,使民進黨很多做法會在藍綠內斗中耗掉。也就是說,現在民進黨已經意識到要調整、要改變,但調整的速度、做法上的優先次序,還有不同意見,還要時間去整合和凝聚共識。

關於蘇貞昌的兩岸政策思路

“‘中國事務委員會’明年五月前成立,其他緩步穩步走”

記:有人說,民進黨內現在像個“高壓鍋“,對兩岸政策討論很多,您覺得蘇貞昌的挑戰在哪裡?

董:我覺得說民進黨像“高壓鍋”是不了解民進黨啦!我的觀察是這樣,年初敗選之后,黨內的大辯論尤其是兩岸政策的大辯論,就已經開始了。民進黨不是一個封閉型的政黨,而是開放到“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辯論兩三輪之后,認為腳步太慢的其實是少數意見。民進黨就算要改變做法調整態度,也必須緩步穩步走。

記:您覺得2016年“大選”前,蘇貞昌在兩岸政策方面會有怎樣的積極做法?

董:這些當然都在腹案中,但時機不到。其實我非常贊成蘇主席上台時所定下來的政策優先順序。首先,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民進黨自己的改革。民進黨最大的問題是關系結構的問題,就是北藍南綠、頭重腳輕。所謂頭重腳輕,就是越高層的民意代表當選得越多,越基層越少,民進黨要怎麼突破民意支持的結構限制?其次,民進黨作為一個在野黨,職責就是監督執政黨。再來,兩岸現在在推動的具體事情,無關意識形態,民進黨必須以個案來檢視,提出自己的主張。這三樣就夠民進黨這兩年忙碌了。

記:那您覺得“中國事務委員會”會成立嗎?誰又是最佳主委人選?

董: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那是肯定的,都講這麼多了,不成立不是開玩笑嗎?至於人選,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和機制。蘇貞昌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目的是讓它成為整合黨內意見的平台,它並不是一個決策機構。我估計成立的時間不會超過明年5月,因為過了明年5月,蘇貞昌任期就過了一年了,過一年還成立干嗎?

關於謝長廷到大陸進行“開展之旅”

“佩服謝長廷的勇氣,未來民共交流要更理性、慎重”

記:上個月月初,謝長廷到大陸進行“開展之旅”。您如何評價謝長廷此行成果?

董:我蠻佩服他的勇氣,因為他並不是在一個最佳的時機、最好的准備情況下去完成這件事情。回過頭來看,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實驗。首先,民進黨內有些過去大家沒考慮過的問題,現在都要考慮清楚。這不僅是謝長廷,也是民進黨的收獲。再者,謝長廷跟北京的交往過程,也讓我們清楚看到彼此的底線。第三,我覺得更有收獲的是國民黨的反應,提醒我們以后與北京的交流要更謹慎。

記:不少人認為蘇貞昌對於謝長廷大陸行一直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您如何解讀這種“冷處理”?

董:我覺得包括之前或者以后,對民進黨跟大陸的接觸和交流,“冷處理”是最好的方式。所謂“冷處理”,我的理解就是“理性的、不高調宣傳”去從事這一類事情。因為兩岸關系,不能拿來當做個人、派系甚至某一政黨利益的考慮,如果真的想要穩定兩岸關系的交流,在方式上起碼不能“熱處理”,而要正常、理性,還要慎重。

記:那您覺得這樣會不會影響到蘇、謝、蔡三人之間的關系?

董:看觀察人的角度吧,我看到的不是這些啦。人跟人之間的關系,重要性沒這麼大,因為最后都由選票決定,誰接班、誰跑在前面、誰跑在后面,選出來才知道。

關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競合

“民進黨應正面回應‘九二共識’,藍綠不應再互貼標簽”

記:今年年初您與羅致政、陳淞山先生一起赴雲南參加兩岸關系研討會。有媒體認為是“破冰之旅”,您自己怎麼評價?

董:我個人往來兩岸並不多,應該說,大陸專家學者的意見越來越多元,而且勇於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改變讓我印象很深刻。其實,民進黨和共產黨之間沒有那麼多冰可破啦,這種說法只是反映大家對民進黨與大陸的接觸比較期待。

記:兩岸關系的處理爭議,到底會對台灣內部選舉產生多大影響?您是否認為民進黨2008年、2012年兩次“大選”失敗,與其兩岸政策不被認可有關?

董: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就從2012年選舉來看,我們歸納了“雙英”民意支持度消長與兩人在兩岸政策的交鋒,發現一個趨勢,就是當民進黨正面面對兩岸關系議題,尤其是 “九二共識”議題時,民進黨的民調都是不錯的﹔一旦回避了這個問題,就失敗了。尤其到了選前兩周,所有的企業家都出來挺 “九二共識”,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民進黨競選總部竟然沒有積極處理,因此敗在了“最后一裡路”。所以我個人得出結論是——— 民進黨應正面面對“九二共識”,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不見得會失敗。

記:民進黨今后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或不調整,對國民黨今后處理兩岸關系有怎樣的影響?

董:我覺得會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如果兩黨競爭不是“零和競爭”,對議題不是非黑即白的對抗,那結果就很值得期待了。也就是說,民進黨不再是意識形態的政黨,國民黨不能再用所謂的“反中鎖國”來攻擊的時候,大家就能回到比較理性的討論。像陸資赴台、陸生健保,大家都是就事論事,而不是貼標簽“非統即獨”的攻防,這對台灣整體也好,對兩岸交流的穩定也好,都是有幫助的。

人物背景

蘇貞昌的“外省人”智囊

董立文是台灣人口中的 “外省二代”,他的父親是國民黨老兵。或許因為這樣的背景,至今在網絡上仍有一個“誤傳”,說他在2005年“由藍轉綠”,擔任了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採訪時董立文特認真地解釋了這件事,他說他畢業后就到“中華歐亞文教基金會”工作,董事長張京育先生是國民黨籍,而基金會裡也是藍營學者居多,可能因為這樣讓大家有了誤解。不過董立文強調,2005年加入民進黨,至今仍是,在此之前他並沒有入過任何政黨。

盡管如此,當2005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委托人找到董立文,表示知道他的研究,並希望借重他的專長給出意見時,董立文還是有些驚訝的。他向蘇貞昌表示自己還不是民進黨,而且是“外省人”,但蘇貞昌表示這一切都沒有關系。在這樣的情形下,董立文欣然應約。

至今已經七年,盡管已經從黨職上卸任,轉入教職,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教授、“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媒體提到董立文時,仍稱他是蘇貞昌在兩岸政策方面的重要智囊。董立文謙虛地說,其實有很多學者都在蘇貞昌身邊參與討論,自己只是其中之一。言談之間,不管是從政經歷還是個人理念,董立文都對蘇貞昌相當推崇。(吳生林 林靜嫻)

來源:福建東南新聞網-海峽導報

分享到:

(責編:劉凌)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