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1942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遠東指揮中心、戰時首都的重慶經歷了什麼?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70年之后的這個冬天,溫故重慶1942。 |
剛剛建成的重慶跳傘塔。 (圖片由大田灣全民健身中心提供)
學生兵赴緬作戰
抗戰后期,大后方兵源幾近枯竭,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趁機攻佔緬甸和東南亞,切斷中國通往外部的最后一條生命線——滇緬公路。深感兵力匱乏的美國人決定在印度重組中國駐印軍,其使命就是打通印緬國際交通線,為堅持抗戰的中國大后方緊急輸血。
1942年10月,重慶開始招募首批學生兵,以補充中國遠征軍之需。在投筆從戎的青年學子中,很多都是名門之后,鄧述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是重慶大裕華紗廠的老板張鬆樵,人稱“棉紗大王”。
那一年,鄧述義隻有17歲。他所在的部隊從重慶到昆明,再從昆明飛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他們接受了英美盟軍的現代化裝備,學習盟軍的現代化作戰理念,與盟軍互相配合、並肩作戰。
學生軍面對的敵人,是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日軍第18師團。這支部隊曾經發動過“盧溝橋事變”,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然而,這支學生軍最終還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打敗強敵,收復了緬北,打通了國際交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