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1942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遠東指揮中心、戰時首都的重慶經歷了什麼?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70年之后的這個冬天,溫故重慶1942。 |
“駝峰航線”上的女子部隊。 (圖片由美國方面提供)
郭沫若朗誦《雷電頌》 發出不屈的吶喊
1942年,話劇《屈原》上演之前,一天晚上,演職員們在扮演屈原的金山家聚會。
幾瓶酒上來后,喝得滿臉通紅、眼睛灼灼發光的郭沫若自告奮勇地給大家出個余興節目:朗誦《雷電頌》。他對金山說:“你聽聽我的感情!”開始,他席地而坐,靠在金山的床邊,把它當作太乙廟的神龕,徐緩地朗誦著。隨著詩句的展開,他越來越激動,仿佛雷霆萬鈞的波濤從胸中洶涌而出。到了“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這一段時,郭沫若一個箭步跳到了床上,興奮異常。
全體演員都被郭沫若那氣吞山河的氣勢懾住了——隻有他才能把《雷電頌》表達得如此深切。
金山也被郭沫若燃起的火焰般的感情激動著,許久,他才緩和下來,看著自己的床,說了句:“郭老,我的白床單可被您踩得一塌糊涂了……”(記者匡麗娜)
徐悲鴻在盤溪完成了一生中大部分作品
1937年抗戰爆發,徐悲鴻隨南京中央大學遷來重慶。多虧有好友幫忙,1942年至1946年,徐悲鴻居住在江北盤溪石家花園。徐悲鴻非常鐘情石家花園,尤其是它有個非常特別的地下室——是一座全石構造的“負一層”建筑,冬暖夏涼,雕飾精美。
能在戰亂時期,有這樣一個讓靈感自由馳騁的場所,徐悲鴻非常滿意,他很快想到把一群來渝的精英畫家凝聚在此,為中國美術界做點什麼。1942年夏天,徐悲鴻在石家花園籌辦了具有研究性質的中國美術學院,張大千、吳作人、李瑞年等著名畫家都應邀而來,擔任研究員,使之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機構之一。
中國美術學院外,烽火連天;中國美術學院裡,創作激情不斷。在重慶的大多數時間,徐悲鴻就在這座地下室裡,完成了其一生中大部分作品,包括《六馬圖》、《群馬》、《奔馬》等。按當時的市價,畫一匹馬就是500元,徐悲鴻卻將收入全部捐獻,支持抗戰,救濟離鄉背井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