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文教

高校教育公平的“金鑰匙”【2】

2012年12月03日09:48    來源:光明網        字號:
摘要:無論學好學壞,無論喜歡與否,都要學滿4年﹔無論興趣如何,無論有何專長,都要接受相同的教育——這,就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困境。然而,淮海工學院通過完全學分制改革,使不同興趣、不同專長的學生,接受適合自身的教育。這一做法為探索高校傳統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比較完整和系統的范本。

以英語課為例,該院將英語教學分為零起點班、普通班和提高班,學生視自身情況自主選擇,老師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務處處長李紀明說:“以前基礎薄弱生和基礎好的學生一起上課,老師為照顧基礎差的同學,隻能教些簡單內容,這對基礎好的學生不公平。同時,對一些大學前從未學過英語的學生來說,他們仍是聽得雲裡霧裡,這也不公平。”

完全學分制改革,使學生變成了主人公,精神風貌也為之一變。“現在上課率大幅度提升,逃課的少了,以前課堂上耷拉著腦袋的學生多,現在多數學生精神抖擻,有勁頭。”多年從事英語教學的國貿班老師龔育爾對學生的改變深有體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淮海工學院人深知,要拿出玉匠琢玉般的心性培育每位學生。為此,該院將研究生“導師負責制”引入本科生教育﹔與目前本科教育導師制不同的是,淮海工學院每個學業導師的導學工作一直貫穿學生4年的大學生活。

陳瑜同學就是“導師制”的受益者。她原本選修新聞專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自己不適合該專業,學得很累。“導師一直都在留意我的學習情況,他建議我先選修幾門財會專業的課程,沒想到我學得又快又扎實,所以在大二時,導師幫我轉到財務管理專業。”陳瑜說。轉了專業后,她勁頭十足,學起來也如魚得水,在大三時就修滿了學分,提前畢業。

跨科交流,助力人才成長

完全學分制改革下,學生自由選專業、轉專業是否會加劇專業的冷熱兩極分化?對於記者的擔憂,該院院長晏維龍坦言:“這種現象確實有可能發生,但這種分化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需求,實際上,有導師的理性分析,加上往屆畢業生的實例引導,淮海工學院並未出現專業冷熱兩極分化的現象。”

晏維龍介紹說,實行完全學分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隻有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愛好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回答“錢學森之問”。該院陸杰同學就是這樣一位人才,他利用廢舊物品設計出了7艘航母模型,曾有人在網上出價萬元購買他的作品,同學們親切地稱他“航母哥”。回憶自己的設計過程,陸杰笑答:“我選修了大量工程、機械、藝術等跨專業的課程,這些知識在我腦子裡發生‘化學反應’,最后生成了7艘航母模型。”

從選專業、選課程到選導師,淮海工學院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提供思考、創造和成功的舞台,學院的“書院制”就是一個有力印証。淮海工學院設立了海州、郁洲、瀛洲、凌洲、環洲五個書院,各書院在管理機構上形成了以宿舍樓、樓層、幾個宿舍為單位的三級學生組織機構,讓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卻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在多專業、多文化的交流中共同進步,並且安排老師住進書院,學生們在書院裡和老師同吃同住,一同研討學習。

瀛洲書院一位同學介紹說,宿舍裡有三位同學是食品專業,另一位是英語專業,這種文理組合可謂益處多多,自己常與英語專業的同學探討英語學習方法,在專業文化、觀念的碰撞中,大家不僅擴展了知識面,更使有限的課堂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

大學不是工廠,學生更不是商品,不能批量生產。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份不留遺憾的大學教育,是淮海工學院不懈追求的教育使命,這也應該成為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光明日報記者 李春林 鄭晉鳴)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