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委員回答“十問部長”
醫生隻求利益就會走上“邪路”
“最近在政協醫衛組委員們中廣泛流傳的一條《醫生哭,醫生含淚十問部長》的短信,我不知道發短信的人的身份,但給我們政協醫衛組委員們的共同感受是,如果醫務人員存在這種情緒,就很難在醫改中發揮主力軍作用……今天,在討論會上,我願意以一個老醫生的身份,就這個短信涉及到的一些問題,談幾點執業感悟。”昨天(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說。
1 我們行業是服務行業嗎?如果是,那我們為什麼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黃潔夫:醫療衛生行業是一個服務行業。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體制,醫院服務的外部環境是市場,醫院本身也不是政府財政全額撥款,採購耗材、藥品、設備和器械,維持醫院運轉的水電氣暖均需購買,是典型的市場行為。醫療服務行業需要計算成本、追求經濟效益、要取得的合理報酬。但是,醫療服務行業與其他服務行業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不能去爭取“利益最大化”,這是由於醫療行業的崇高的職業道德所限。
醫院的“公益性”是指醫院不把謀利當作主要目的,而是從維護民眾健康與社會效益為追求目標。“以病人為中心”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工作准則,如果爭取利益最大化,這個行業就會走上“邪路”,就會動搖了醫務人員的道德和信仰,也會失去我們服務的民眾的信任。
2 你的工資從哪裡拿的,你又知道我們臨床一線的工資從何而來,如今的醫院沒有不搞科室核算的,你給我們發工資了嗎?
黃潔夫:由於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對民生事業還不能全額保障,現還沒有一家由政府全額撥款的公立醫院。政府給醫院的財政投入大約隻佔10%左右,90%的收入是必須靠醫院服務收費獲得。在醫院科室的經濟核算中都搞“科室核算”,科室按核算績效給員工發獎金。為辦好醫院,院長們就會主動或被動地以各種方式激勵創收,從而導致一些備受民眾詬病的過度醫療、大處方、大檢查等不良行為,導致國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當然,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3 醫患關系緊張是由於我們溝通不夠,你是不是希望全體醫護人員都練就巧舌如簧,比如是政客和律師?
黃潔夫: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多和醫鬧現象嚴重,也反映了我國醫療衛生法律法規亟待完善。醫生的職業需要實事求是,需要坦蕩與病人交流,還需要一些醫患溝通的藝術。
4 你如果在常年的超時超負荷低工資工作情況下能保持好心情好態度嗎?
黃潔夫:為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現在很多大醫院開放號源,不限量挂號,或周末開放門診,或節假日無休,或午休值班,這都增加了廣大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每周工作時間在70小時左右的醫務人員佔了多數。超時、超負荷、報酬低、休息時間被佔用,是大醫院醫務人員普遍面對的問題。然而,與中國醫生的辛勤付出不相匹配的是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的相對下滑,這就是一些醫生對醫改持消極觀望情緒的原因。我國的醫生確實不屬於高收入人群。醫生承擔救死扶傷的責任,尊重醫生,讓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體面的收入,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但作為醫生應該認識到,從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們不能成為一個“富翁”。
5 你到北京以外的地級以下醫院去看了嗎?
黃潔夫:我們從學校畢業時就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當時的政治口號“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與我同時代的老醫生們都經歷過“上山下鄉”,許多有名的醫生都有長期“下放”的工作經歷,例如,北京、上海等不少大醫院的醫生下放到邊疆,去三線,正是由於有一大批的服從國家意志和熱誠奉獻了一生的這些老醫生們,才有我們現在遍布全國的醫學教育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