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中央投入600多億元支持了1萬多所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這幾年社區醫院能力有所加強,但人才隊伍還是欠缺,難以留住患者。”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說。 |
僅10%的患者信任醫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於金明帶來的一項華東地區30家醫院醫患關系的調查結果,引起不少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一個星期通宵達旦地排隊挂號,專家5分鐘就打發了。”患者的不滿溢於言表。
“一上午要坐5個小時,看50名患者,連水都不敢喝。”醫生的窘狀也讓人同情。
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代表委員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此決心和行動指向,讓人們看到醫患矛盾化解的希望。
一半醫學生不願從事臨床 醫患矛盾加劇“沒有贏家”
“到醫院就像進了一個黑洞,隻能由醫生牽著走。”過度的檢查、治療和推諉病人使一些患者不禁疑慮:“我還能相信醫生嗎?”
“我們被患者家屬逼到牆角,任憑他們辱罵,有的還要動手,直到警察來才解圍。”回想起親身經歷的一場醫患糾紛,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士長胡梅英至今心有余悸。
醫院聘請大量保安,醫生戴鋼盔上班,患者帶錄音筆就診……本應站在同一戰壕的醫患雙方,近年日益走向對立,有時甚至演化為暴力。
衛生部統計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醫療暴力事件陡增70%,僅去年就有數名醫護人員被砍傷。一些醫生因此自認是“弱勢群體”。
醫患不信任導致了撒網般的檢查,醫患矛盾則讓醫生不敢承擔風險,延誤或推諉患者。“按說隻要有1%的希望,醫生就要盡100%的努力,但因怕糾紛,一些醫生一遇難題就放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說,醫學是實踐科學,不敢探索,疑難雜症可能永遠治不了,醫學不可能進步。
更令人擔憂的是,因為執業環境差,一些醫生、醫學生開始放棄醫學事業。調查顯示,近八成醫生“不讓子女從醫”﹔北京市醫學院校本科生中,願意從事臨床醫學的隻有一半。
“醫患矛盾中沒有贏家。”一些代表委員表示,醫患矛盾突出,不僅損害雙方的信任,而且影響醫學的發展,最終受害的是全社會和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