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方精雲是在3月9日,當天,北京大風。談話便由北京的天氣開始。
“這段時間說得多的是霧霾。”方精雲先向記者做了一個科普解釋:霧是一種正常的天氣現象,是當南方來的暖濕氣團和北方的干冷氣團相交,兩個氣團勢均力敵時所形成的穩定的的天氣現象。這時候空氣流通性差,如果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就會積累在空氣中,形成大面積的霧霾現象。因此,霧霾的發生是有其天氣條件的,它是在穩定天氣狀況下人為釋放污染物導致的疊加結果,一旦沒有了這種天氣條件,霧霾就不會發生,所以“一刮風下雨就沒有了”。
在他看來,霧霾的產生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密切相關。“從政府層面,制定政策非常重要。比如控制污染排放、推廣清潔能源等,但每個公民也要自覺。”
“我們不能隻看人家的環境如何好,也應該把這種願望轉化成行動,從自身做起。把環境問題僅僅歸結於政府治理不力也是不客觀的。”
說到“從我做起”,方精雲建議:首先,可以對供暖設施進行改造。“新建筑應該做到每戶可以自己控制溫度,這樣可以避免人不在房間時,暖氣還開著。對老房子來說,則可以進行相關改造。”其次,民眾應盡量多選擇小排量的汽車,出行可多選擇公共交通和自行車。
“現在騎自行車太危險了,常常要和汽車搶道。”這是常騎自行車上班出行的方精雲的切身體會,他建議政府要開辟專用自行車道,這樣既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起到了全民健身的作用。
作為科學家,方精雲認為“向民眾把事實講清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