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衣裝筆挺,說話中英文夾雜,出入於高檔寫字樓,出行坐飛機,住五星級酒店,拿美元補助,度假就是出國游玩。他們就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外企白領。然而,人到中年的他們,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個尷尬的十字路口。2012年下半年以來,外企裁員潮波及中國。 |
還可以向上走的“大P”
選對了行業,可能會走得更遠。
Richard,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即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下稱“四大”)中某一家的合伙人,他笑稱自己已經“四張”了。回想過往的“四大”生涯,Richard覺得充滿了成就感,但也常常有種無力感襲向心頭。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少跨國公司的財務漏洞被暴露出來,“四大”的各類官司不斷,審計和咨詢業務之間的“曖昧”關系更是受到指責。Richard希望能夠做到無愧於心。
晚上9點,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辦公室裡,Richard和他的團隊仍然在挑燈夜戰。Richard起身到茶水間給自己泡了一杯青咖,不加糖也不加奶,這樣更能夠驅散睡意。他知道為了手上這家客戶的上市項目,手下十幾號人的團隊又將度過不眠之夜。
加班和出差,是這個行業眾所周知的特性。Richard說,在很多人眼裡,“四大”和投行都差不多,前20年是用命來換錢,后20年是用錢來換命。當40歲逼近的時候,他時常會問自己:自己的人生還有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進入公司的第三個年頭,Richard接到了人生中第一個獵頭的電話,某家總部位於廣東的企業亟須找一位財務經理,獵頭暗示他,再做個兩三年晉升總監並非難事。Richard拒絕了。2007年,這家企業順利上市,財務總監同樣有著“四大”的經歷。Richard說,他有些后悔當初的選擇,但已經來不及了。
在過去十幾年裡,Richard有不少朋友同事跳槽,從乙方跳到甲方是最常見的。財務人員在甲方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四大”經歷毫無疑問是敲門金磚。10多年來,很多原本並不知名的公司一躍而起,爆發式的增長讓它們獲得了PE資金最終被推向上市之路。Richard錯過了那些機會,得到的是在“四大”內部的逐級晉升,從助理審計、審計員、高級審計員、審計經理、高級審計經理、合伙人。Richard頗為詼諧地說,像我們這樣的大P(合伙人),其實還有兩步可以走:主管合伙人、首席合伙人。
和其他在外企工作的“40、50”們不同,Richard並不擔心自己會失業。在他看來,無論在國企、外企還是民企,你越佔據了核心職位,你被裁掉的機會就會越小。“況且中國還有那麼多公司等著上市,等著並購,等著審計呢,在可見的將來,業務還會膨脹。”
實際上,“國籍天花板論”在會計師行業正被打破。2012年,財政部出台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要求“四大”採用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后,內部履行最高管理決策職權的合伙人——首席合伙人,必須具有中國國籍且具備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
Richard說,在“四大”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大P們幾乎都是外國籍,后來越來越多的ABC(出生在美國的華人)和外籍海歸,接下來就是中國台灣籍或香港籍的合伙人,現在中國本土的合伙人已經佔據了六成以上的席位。“中國籍合作人坐上首席合伙人也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未來並不排除中國籍合伙人可能會向那些新興國家輸出。”
當然,像Richard這樣打破“國籍天花板”的人在外企並不常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和行業有關系,因為審計和會計行業本身是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不僅在外企,國企也是如此。而且,在目前外企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四大”也開始流行通過低薪休假甚至無薪休假的方式,變相裁員渡過難關。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郝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經歷了2009年裁員后,企業一般不會輕易裁員,而採取給員工放假、減薪的方式,等待經濟反彈時的訂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