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衣裝筆挺,說話中英文夾雜,出入於高檔寫字樓,出行坐飛機,住五星級酒店,拿美元補助,度假就是出國游玩。他們就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外企白領。然而,人到中年的他們,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個尷尬的十字路口。2012年下半年以來,外企裁員潮波及中國。 |
鍍金飯碗被敲破,未必是壞事
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針對目前外企的“40、50”現象感觸頗深,他認為伴隨著外企在中國的迅速發展,白領精英們獲得了相對豐厚的回報,但許多人並沒有想過鍍金飯碗也有被敲碎的一天。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劉興陽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經濟學上的“囚徒困境”,表現在跨國公司的中國經理人身上,就是“玻璃天花板現象”。“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出現的外企白領一代的人生轉型相當特別,因為他們是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新一代,和以前知識構成相對簡單、按照論資排輩被社會自然淘汰的50后、60后相比,這些40多歲的外企白領的成長經歷了中國經濟最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但是面臨大量精力充沛、學習能力更強、起薪低廉而且供應無限的年輕人崛起,他們在人才市場上漸漸失去優勢,這是特定的經濟發展規律導致的。”
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兼全球研究中心總監龐錦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外企的‘40、50’現象並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要看中高級管理層的知識更新和儲備能否適應時代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看他們的經驗和人脈是否對於外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很難取代。對於某些專業性較高行業和職位,‘40、50’危機並不需要過分擔憂。”
劉興陽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經從制造產業升級為創造產業的過程,各個跨國公司在中國也開始產業和結構轉型,中國本土企業也開始逐漸完善企業制度,因此這些多年打拼好不容易升到中高級職位的老白領面臨人生另一次重大抉擇。我個人建議他們好好想想。之前他們猶如一直在外企的高速列車上一路狂奔,從來沒有慢下來停一停。應該調整好心態,放緩步伐,有時候換個環境不是壞事。”
原題:“杜拉拉”后傳:第一代外企白領的尷尬中年 侯雋 談佳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