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一家大型券商的從業者對騰訊財經表示,金融機構普遍對彭博終端存在依賴,雖然也清楚客戶端有潛在的威脅,目前這一工具的替代性較差,隻能暫時隱忍。 |
當各國央行和大型金融機構發現自己在彭博公司面前近於裸體時,這種震驚與憤怒可想而知。
彭博集團窺探丑聞
早前,彭博社一名記者致電高盛,詢問該公司一位合伙人長期沒有登陸彭博客戶端的原因,由此高盛發現,彭博客戶終端留有“后門”,彭博通過客戶端可以看到客戶的各種私密行為,使用者的一舉一動都盡在彭博公司掌握之中。隨后,高盛將這一情況上報美聯儲,美聯儲決定調查官員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是否安全,彭博偷窺門因而公諸於眾。
令人錯愕的是,還沒等美聯儲查出結果,彭博的前員工出來爆料,聲稱曾查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美國前財長蓋特納的使用信息。
5月14日,彭博新聞社主編馬修·溫克勒為偷窺丑聞道歉,稱這種做法“不可原諒”,同時採取了補救措施,但仍無法平息客戶的怒火。
各國央行擔憂,嚴格保密的金融信息可能已經不再是秘密,於是針對彭博的質詢紛至沓來。與各國央行同樣感到不安的,還有全球31.5萬金融行業從業者,很快以國際投行為首的金融機構也加入了討伐彭博的行列。
5月15日,中國一家大型券商對騰訊財經表示,彭博由現任美國紐約市長邁克爾·彭博一手創辦,他開創了金融數據提供商兼營媒體的模式,但是這一模式對客戶來說,天然存在著信息風險問題。一邊是對客戶無所不知的金融客戶端,另一邊是“希望無所不知”的媒體,加在一起,這對彭博的客戶來說可能是一個災難。
不過更令這家券商感到絕望的是,目前幾乎沒有其他客戶端可以取代彭博。除了任人宰割與口頭譴責,金融機構別無選擇。而對各國央行來說,如何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也應該提上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