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李克強訪德獲高禮遇 中德被稱有“特殊關系”

2013年05月27日08:5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德國總理默克爾用這樣的方式展示出對中國總理訪問的重視。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德方給中國總理安排的禮遇有些連法國總統奧朗德都沒“享受”過。
5月26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柏林出席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歡迎儀式。
5月26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柏林出席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歡迎儀式。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6日放棄周末休息接待中國總理,邀李克強到自己的辦公室小范圍會談並乘直升機去梅澤貝格宮赴晚宴,27日請李克強在總理府共進早餐。此外,還親自過問中國總理的訪問日程。”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德國總理默克爾用這樣的方式展示出對中國總理訪問的重視。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德方給中國總理安排的禮遇有些連法國總統奧朗德都沒“享受”過。

“李克強到柏林會晤默克爾是東西方兩大經濟體的碰面,也是兩國間特殊關系的延續。”丹麥學者帕雷羅在中國總理抵達柏林前便在歐洲外交關系理事會網站上發表這樣的觀點。他題為“中德:新特殊關系”的文章說,北京與柏林間近年來已積累一種“科技換市場”的健康經貿關系。中國需要德國的制造業和科技來幫助自己升級經濟增長;德國則需要中國的市場來吸收它日益增加的出口。德國汽車產業是這種關系的一個例子:如果中國人不買德國汽車,德國汽車制造商的未來將變得“不那麼安全”。

“德國是李克強此行唯一到訪的歐盟國家,顯示中國把德國視為中歐溝通的橋梁”,英國廣播公司(BBC)說,這是德國媒體對此次李克強訪問的看法。德國《焦點》周刊則稱,(上接第一版) 中國已由20年前的“矮人”一躍成為世界市場“巨頭”。中國與歐洲的經貿關系已緊密到人們不願去承擔與北京產生沖突所帶來的后果。在汽車及機械等重要領域,中國市場對德國企業來說已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法新社26日援引德國學者漢斯 昆達尼的話說,德中貿易關系幾乎已是一種建立在相互需求之上的“完美共生”。

“今年3月李克強正式成為中國總理后,默克爾是第一個打電話向他表示祝賀的外國政治家。1955年出生的李克強與1954年出生的默克爾年齡相仿,兩人很可能更快找到共同語言。”“德國之聲”據此預計中德總理會談可能會相對順暢。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學者何彼得26日也對《環球時報》說,相信訪問會使中德總理增進個人友誼,深化經貿合作。但法新社說,中德這對親密經貿伙伴此次要談的問題是棘手的——如何扛過一場在北京與布魯塞爾間醞釀的貿易爭端。

“歐中已就貿易宣戰”,法國《費加羅報》21日稱,歐盟已在光伏和電信兩大產業對中國發出“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威脅,歐盟必須放下對中國巨大市場的幻想,像美國一樣去爭取公平交往。文章說,考慮到中國崛起的速度,歐盟再不放下幼稚就太晚了。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則問道,我們為何要對便宜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感到惱火?文章說,“實際上歐美才是貿易補貼的媽”,隻不過歐美的補貼比中國隱蔽。

“歐洲在線”說,在對華光伏及電信“雙反”問題上,德國展示出“自相矛盾”的態度:要求對中國光伏企業展開“雙反”調查的是家德國企業,德國政府卻堅定反對這項調查。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對德國《明鏡》周刊說,歐中應嘗試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友好、公平的和解。BBC說,如果沒有德國支持,歐盟很難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歐洲太陽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歐盟的制裁只是談判策略,並非真要實施制裁。

倫敦大學經濟研究學者門特爾26日對《環球時報》說,歐中近年來動輒就以貿易制裁處理糾紛,可爭端卻不減反增,更理想的處置方式應該是雙方“相互溝通,適度妥協”。吳樂珺 黃發紅 鄭紅 青木 孫秀萍 李珍 陶短房 段聰聰 魏萊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